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19)04-0065-12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其综合实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百度和微软、谷歌、Facebook并列该行业“四大金刚”。由于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社会上对人工智能关注持续升温。正如沈向洋所指出的:“若干年前,很难想象会有一项技术工具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若干年后,很难想象会有任何技术的背后没有人工智能的影子。”[1]以此为背景,我国电影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推波助澜,展示了瑰丽的想象,值得关注与研究。本文选取“超他者”作为切入点。超他者既是指那些因为当代科技的发展而进入人类视野的超常智能生物,又是指他们在科幻电影中的特殊生存状态及相应社会规范。人们希望同化这些异类,又对他们所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表示恐惧或担忧。在后人类时代进行合理的社会制度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是防止人工智能作为超他者和人类严重对立的重要条件。 一、关于人工智能社会联系的创意 在哲学领域中,“他者”被黑格尔、萨特等人用于解释自我意识的形成条件。后殖民理论以“他者”指代相对于西方殖民者而言的土著。人类学家将灵长类动物作为社会研究的他者。在科幻领域,那些具备自我意识的超常智能生物是超越现实的存在,就此而言可以统称为“超他者”,包括外星人、类智人、机器人等。他们既是人类想象的产物,又对人类理解自身的定位具备重要作用。 世界电影领域有关人工智能的想象比这一术语(AI,1956)正式命名要早得多。在法国短片《小丑与自动化》(Gugusse et I’automaton,1897)中,自动机在画面上已经以机器人的形态出现。从旁边小丑的满脸惊愕中,可以揣测它就是不同寻常的超他者。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对冒充人类的智能机器人加以描绘。该片中的城市建立者弗莱德森为了破坏工运,要发明家造出一个和工人之女玛丽娅相似的机器人,以混淆视听,毁了本真人名誉,阻止自己的儿子弗雷德与之相爱。这个机器人体现出超他者的如下特点:她由黑科技所创造,似人而非人。她在外貌上和本真人玛丽娅没有区别,但社会倾向与之相反。工人们将她当成迫害孩子的罪魁而烧死。弗雷德看到这一情景吓坏了,直到火光烧出假玛丽娅的原形来,才知道其背后是个骗局。这部影片首映之后,人工智能作为超他者的形象在科幻电影中比比皆是。在社会层面上,相关创意主要围绕其开发者、用户和化身展开。我国科幻电影也是如此。 (一)关于人工智能开发者的创意 人工智能首先是人类的一个活动领域,其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信息革命、全球化等大趋势而日益发展。人类之所以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大致出自以下原因:一是为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增添新的强大手段,二是在日益激烈的社会各领域的竞争中得以胜出,三是为探索自身的未解之谜。对于人工智能存在、延续和发展而言,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六种: 就人工智能存在而言,人类是其创造者与打击者。科幻电影很早就对此加以描写。例如,在我国《错位》(Dislocation,1986)中,工程师赵书信当官之后,为应付没完没了的会议,按自己的形象制造一个机器人作为替身。不料机器人渐渐自行其是,试图干预赵书信的生活,以至于使他和女友的关系破裂。他出于无奈,用遥控器启动程序,灭了这个机器人。美、中合拍片《超验骇客》(Transcendence,2014)描写科学家威尔因遭到恐怖袭击伤重不治,临死请其同事、妻子伊芙琳将其意识上传到网络中成为虚拟人。后来,伊芙琳无法接受他由此对网络的控制,在安全部门建议下设法毁灭他,将自己作为病毒上载,相拥而死。我国《全金属裂痕》(Full Metal Duel,2016)中的人工智能程序黎子和怪物产生感应,将怪物从地球之外招来。开发者李易霖及其同学因此必须和怪物做斗争。在上述三部影片中,作为超他者的人工智能都走向异化,带来祸害。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相关编导强调科学家对所开发的人工智能(超他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超他者威胁论是一种被刻意构建但却富有现实意义的科技神话。这一点在我国《硬盘少女》(Hybrid Hard Disk Girl,2016)得到表现。该片描写程序猿金刚梦见自己因开发过多智能机器人而引发社会危机,其50年后的自我先后派两个杀手来干掉他。 就人工智能的功效而言,人类是其改进者与协作者。在他者理论中,与“他者”相对应的有“自我”“我者”“主体”“群我”“自者”“你我”等范畴。作为“超他者”的人工智能由超越现有水平的科技所开发,存在于超越现实生活的想象领域。它应当有自己的对应范畴,这就是人类智能的“超自我”,亦即为超越现实水平的科技所增强、为超越现实生活的想象所展示、作为未来我的超越形态起作用。人工智能作为“超他者”与人类智能作为“超自我”的互动,是后人类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科幻电影对此有所描绘。例如,我国《汽车人总动员》(The Autobots,2015)描写天才少年卡卡与其助手丁丁(超自我)不断改进智能汽车系统,在“高级智能汽车大赛”夺得冠军的故事。该片中的汽车人(超他者)能说会道,尽管存在性格差异,但在关键时候都勇往直前,和其开发者配合默契,这是在比赛中取胜的决定性原因。类似的影片有我国《人工智能:伏羲觉醒》(2016),它描写天才程序员叶行嘉专注于开发有情感和直觉的人工智能程序伏羲,为此离开所在的蝙蝠科技公司自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终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