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9)4-0121-9 “魔幻”其实是被制造出来的、非现实的虚构世界,属于远离人类生活且不同于真实世界的、非现实的、想象性的异域空间,往往对超自然的人、神、魔共存的多维时空进行重构,成为利用数字技术传递对世界理解的一种表述方式。在西方较为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运作下,魔幻电影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电影《哈利·波特》《魔戒》中的魔法与巫术元素很受当代年轻观众群体的青睐。21世纪以来,魔幻电影日益在国内电影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白蛇传说》《白狐》《画皮》《画壁》《倩女幽魂》《九层妖塔》《寻龙诀》等作品,在将“魔幻”概念进行独特理解的基础上,加入当代流行文化元素,成为表现超真实世界的拟态载体,也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品。作为魔幻电影叙事资源的神话、传说、志怪小说、史诗等,在文化层面具有较深厚的民族心理积淀,影像话语经过转化逐渐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叙事方式,传递出超自然的力量与异于现实的逻辑,其形象符号成为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内容。魔幻电影作为光影艺术,有必要对其叙事资源、题材改编、消费市场进行梳理与分析,考察如何将魔幻元素根据审美需求进行颠覆并重塑,以期在重构中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在喧嚣的现实世界中安放浮躁的心灵。 一、魔幻电影的叙事资源 神话是人类童年对于原初生命体验的表达,在民间传说、神魔故事作为叙事母体的基础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转换,以重构超越自然的人、神、魔共存的多维时空。所谓母题是指“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美学吸引力;也可能成为作品里代表某种含义的符号”①。魔幻电影的叙事母体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原初记忆和文化积淀,保留了民族集体情感的体验和历史叙事,其中呈现出人与妖鬼仙神、幽灵与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本质是对宇宙及人自身的认知与理解。在选取鬼神妖魔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史中拥有丰富的魔幻叙事资源,一般习惯于将故事设置在虚实、善恶、人妖、灵肉、美丑之间进行博弈。以超自然的诉求表达对于现实秩序中神秘力量的探索,也恰恰成为魔幻电影的叙事原型之一。例如,《白蛇传》自唐代以来经过历代改编和时代沉淀,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的经典范本,“白蛇传说”堪称中国的传奇经典,在国内观众群体中拥有较好的情感认同基础。魔幻电影《白蛇传说》在保留传统故事传奇性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元素,大幅提升了作为魔幻影像的娱乐性和认同感。“白蛇”的痴情与执着,法海的正义与仗义,使电影中的人物不再仅呈现为“善”与“恶”的二元对立,而是逐渐转变为秉性与神性互融的复合体,让观众在人物的物性、人性与神性赏鉴中反观生命的指涉,以求在道、理、情的反复纠葛中得到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满足感。 魔幻电影与科幻、恐怖电影在形态上具有某种同构性,同属于幻想题材的电影类型与电影范式,基本上是耽于想象基础上进行的创作,为企图暂时脱离现实或突破理性逻辑的受众提供了想象空间。国产魔幻电影大多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杂糅了爱情、武侠、动作、悬疑、娱乐等类型元素,以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完成阐释现实世界的终极意旨。目前的魔幻电影其实缺乏话语体系的支撑与建构,仅满足超脱现实、规避焦虑的暂时性情绪体验,即便是影像作品传达的自然观、世界观与爱情观,也显得过分凸显爱欲纠缠的情感或倚重视觉奇观,需要在生产多元意义和感官刺激的同时,实现更加自由、开放而灵活的情感传递。 神话与传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和精神根祗,神话世界中原始而朴素的善恶观成为人们重建道德理想国的资源之一。中国关于上古传说和鬼神故事最早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典籍,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神话思维,也为魔幻电影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叙事资源。人类的表演艺术如戏剧起源于仪式,“神话不仅给予仪式以意义,给予梦以叙述,它是仪式和梦的同一化……一些文学形式,如戏剧,使我们想起它们同仪式的特别明显的类似。因为文学中的戏剧恰如宗教中的仪式首先是一种社会的或集体的演出活动。”②鬼妖神魔故事其实是一种亚文化形态,一般将现世的逻辑与超验的力量进行融合,使魔幻世界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与隐喻进行表现,通过对于英雄的文化想象彰显民族的身份认同与寻根意识。魔幻电影隐喻了社会化进程中,人们以背离主流文化的方式表达反抗,通过采取对抗与对峙等方式建构符合主体内在世界的意愿图景,完成个体对理想与价值系统的建构。战国时期鬼怪故事已经成为文人描写的对象,六朝时期涉及鬼怪的书目日益增多,唐宋时期鬼怪小说得以发展,清代更是出现了《聊斋志异》等广受欢迎的鬼怪小说。魔幻电影《白狐》《非狐外传》《画皮》《画壁》《倩女幽魂》等,均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传奇故事。一方面,此类电影融合了大量玄学元素进而对鬼狐异类等原型符号进行重构,并将原始的文化意象与流行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嵌入式融合,试图使其更具东方美学和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由于此类题材的电影还处于过分倚重民间文学资源的阶段,虽然对儒家正统的文化禁忌存在超越性意图,表现出对自由、逍遥人生境界的向往,但是却没有较好地建构出独立而深层的叙事逻辑,往往陷入仙人妖三维世界的情感与道义纠葛之中,过多局限于传统文化赋予的人物形象特质,缺乏具有独特魅力的叙事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