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9)04-0020-0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内涵建设,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专业课程,高职教育都无愧于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美誉。但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除了内涵仍需夯实提升之外,还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要么埋怨办学环境不佳,要么企望“升本”之念不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1]国家如此,教育亦然。“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守时的从容和奋进时的勇气,让文化自信转变为创新创造的内在驱动力和精神源泉。 一、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含义 自信,描述的是一种自然心境,原属心理学概念,主要指人们在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能够从容应对环境挑战的情感状态。自信不是自大,也不是自傲,而是适度积极的自我肯定。自信的人能乐观对待自己所持的观点,并不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这与《当代汉语词典》中“相信自己,信任自己”[2]的释义遥相呼应。在西方语境中,自信解释为对自身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没有质疑[3]。虽然自信在英语中的释义比汉语中更为具体,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即人对所持观点与所具备能力的肯定性的评判。当自信的主体指向文化时,即构成了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充分的文化认知前提下,在足够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基础上,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肯定与信任。对高职教育而言,文化自信并不是“文化”与“自信”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文化主体通过“批判性认识、比较性反思之后从而形成的文化认同的过程”[4],是牢牢把握高职教育文化演进历史、深入开展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洞察明晰高职教育文化发展方向基础上的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性体认。它表现为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守护,也表现为对高职教育未来文化成长力的信心和能力,还表现为跟其他中外教育类型文化交流间不卑不亢的气度。这种自信虽然坚定并有所选择,但它依然是理性内敛的,而不是妄自尊大的;是辩证进取的,而不是故步自封的。 二、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 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逻辑,主要是指这种文化自信的根源、起点与演进的理由。这一方面蕴含在职业教育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也蕴含在高职教育的现实使命和挑战机遇之中,还蕴含在作为高职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和热切期盼之中。概括地讲,高职教育文化自信通常基于以下三重逻辑: (一)历史逻辑 当代高职教育文化脱胎于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母体,植根于中国大学文化的土壤,相较于其他教育文化类型,高职教育文化因继承了母体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对大学精神的与时俱进而充满自信。 1.职业教育在中国古代并非一贯弱势。在中国历史上,教育始终以儒学为主流,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的是以经术为主要内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人之学”,经济民生的职业教育并不受重视。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空前繁荣,手工业技术更加细密、规范,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子从父学的家传型职业教育初步形成;同时,如墨子、扁鹊等带动的私学也拓宽和丰富了职业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使得职业教育除了官方形态也有其民间途径。坦率地说,从秦汉初步建立中国封建制度到唐宋元明文化空前繁荣,职业教育的制度性因素虽不显赫但一直比较鲜明,尤其在隋唐,还形成规模宏大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专科学校教育制度。从《齐民要术》到《天工开物》,从《本草纲目》到《农政全书》,职业教育以其不间断的闪耀成果维系着政府和社会对它的足够的肯定度,但总体而言,“治术教育”(教人如何做官进仕的教育)还是主旋律。直到近代,在西方坚船利炮下国势衰微,“大人之学”变为“兴国之学”,“实业救国”的职业教育迸发出最强音,这对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挺起昂扬之头。 2.高职院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铿锵有力。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本身具有一段比较辉煌的发展历史,取得过骄人的办学成就。如以近现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为缘起、一脉相承发展起来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铭记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初心,矢志不渝地追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想,其文化自信在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了富足的养分。又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其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创办于1866年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曾培养出如严复、詹天佑等人,这种办学荣光能够自然而然地从中生长出文化自信。有些高职院校不一定有非常显赫的办学历史,但其在某个行业深耕细作多年,已成为该领域人才培养的一面旗帜。如“5000行长、同一母校”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其金融黄埔的地位同样能给学校带来强大的文化自信。 (二)价值逻辑 这主要是指在当下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有没有顺应时代召唤和社会需求,以奉献者、建设者的姿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办学价值。正如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办学的硬实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