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续编 得大于失 将曹禺的名剧《雷雨》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这件事本身就具有社会轰动效应。我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始终采用一种比较的眼光来观赏这部电视剧的。看后的观感如何呢?回答是:这是一部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既耐人寻味又能激起人们欣赏兴趣的电视剧。它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了补充、丰富、拓展,虽然在某些局部问题上尚有可推敲之处,但就总体而言完全称得上是一部成功之作。 电视剧《雷雨》与话剧《雷雨》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改编与再创作的双重关系。属于改编性质的内容,是比较忠实地再现了原著所提供和规定的故事和人物。属于再创作性质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原剧故事情节的扩充。这种扩充实际上就是对原著的人物和故事的前史的重新设计和编织。这同人们常见的“续书”方式具有同样的性质,所不同的是,一般的续书都是往后面续,而这部电视剧却是往前面续。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编导者认为,原著为他们留下的空白恰恰是前史部分。从一部完整的电视剧的角度来看,编导者为我们所续的前史,应该说是很令人欣慰的,它既具有完整性和曲折性,又能较好地完成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换一种方式说,由于编导者的创造性的巧思,才使观众有幸看到一部有始有终的、比话剧《雷雨》故事更为曲折和完整的电视连续剧,而这部电视剧带给人们的审美享受则是原著所不能替代的。 其二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再创作,这是这部电视剧更重要的价值所在。在话剧原著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他们出场时观众所看到的已是他们性格的完成阶段,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纠葛自然也是在他们性格的完成阶段展开的。电视剧《雷雨》所要完成的任务,是要把剧中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的发展历程展示给我们,也就是要完成人物性格形成过程的创造。为此编导者把重点放在了繁漪、周萍和周朴园的身上,说得更准确些,电视剧《雷雨》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围绕着繁漪和周萍的矛盾纠葛而展开的,而这种矛盾纠葛的核心则主要集中在他们之间的畸型爱情关系上面。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他们的的确确是真心相爱过,尤其是繁漪,更是以心和整个生命相许;但是,这种爱注定是无望的,等待它的只能是悲剧,因为它所抗拒的不仅是黑暗社会的巨大压力,而且还有来自当事人自身的精神障碍,那就是由于乱伦而造成的无法摆脱的良心谴责。比较而言,繁漪的性格无疑更为坚强,反抗也更为彻底;周萍则显得很懦弱和畏缩,这除了性格的因素之外,也和他所处的特殊地位有直接关系。作品显示出,繁漪的悲剧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如果说嫁给周朴园是她命运的悲剧,那么一往情深地爱上周萍则是她性格的悲剧。在这双重悲剧之上又加上一个悲剧,那就是她唯一的一次爱情,也是她所赖以改变命运的爱情,竟然是发生在一个不该发生爱情的家庭里,而且是以乱伦的方式出现的。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性的心灵和性格就在这一个接一个的悲剧中被扭曲直至毁灭,其震撼力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也许有理由认为,电视屏幕上的繁漪的性格要比舞台上更丰满也更复杂,而这正是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之所在。 《雷雨》改编的遗憾 有了与大师对话的勇气,还要有与大师对话的能力——这是我在观看电视连续剧《雷雨》时,常常闪出的念头。 如果说曹禺先生写于64年前的剧作《雷雨》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那么,20集电视连续剧《雷雨》则是使冰山浮出了水面,它将那一个夏日发生的故事前伸并且外延,使那些导致结局的历史脉络凸现出来。应该说,《雷雨》原作通过对话暗示了人物关系发展的渊源,观众也有了解这些人物关系在最终结局之前发生、发展的愿望,因此,将《雷雨》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是有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编导者过多地加进了主观色彩而偏离了原作所提供的依据,致使剧情往往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繁漪与周萍,一个是继母,一个是继子,他们之间的恋情,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扭曲的,不合常理的。在曹禺原作中,之所以把这种恋情(或曰乱伦关系)放在一个死一样的封建专制的家庭中,就是因为只有“在共同面对一个封建家长”时,在这个特定的备受压抑的封闭的小社会里,他们二人才有可能从互相同情到互相吸引,他们的关系才有发生和发展的可能,也才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理解。但即使如此,原作也是以“闹鬼”的说法把他们的关系放置到一个神秘的、不可告人的背景上来处理的,而且当四凤这个年轻美貌、生气勃勃的女子出现在周萍面前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将繁漪始乱终弃,甚至对她嫌恶到了“我要你死”的绝情程度。可是电视剧编导却让繁漪和这位儿子辈的情人出双入对于酒巴和舞厅,让他们向朋友吐露自己的恋情。编导们似乎忘记了这种先天不足的恋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便会不攻自破,不用说人们的议论和报纸的曝光,就连周萍本人,也会因为受到各种诱惑而移情别恋。电视剧将这种扭曲的恋情加以美化,以欣赏、同情的口吻讲述着一对似乎是普通恋人的悲剧故事,既然如此,另起炉灶,重新编一个爱情故事不是更加圆满而合情合理吗? 问题不在于对原作有多大改变,问题在于改编本身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站得住脚,是否承载着它应该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品格。由于电视剧编导过于同情和钟爱繁漪这个人物,所以没有把她写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而有意使她得到了更多的“幸福”和“自由”:她经常得到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与周萍一次次在家中幽会,她甚至还十分大度地把自己的表妹介绍给周萍。这样一来,原来作为对周家两代人虚伪与冷酷的“批判者”而存在的繁漪变成了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悲剧的女主角,这就大大削弱了这部电视剧的社会批判力度。《雷雨》原作中“喝药”一场戏历来被认为是“经典中之经典”,那种剑拔弩张、令人窒息的紧张感,那种对封建家长制摧残人性的揭露,令人心灵震撼。而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慈爱的丈夫说服了任性的妻子喝下了药,然后二人相对一笑。这种轻描淡写的处理,不能不令人失望。看得出来,编导有意淡化冲突,弱化矛盾,但是当许多情节被弱化处理以后,不仅结构显得松散,而且也使编导的主题思想模糊不清,从而也大大减弱了该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