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以导演《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等系列“英雄片”著称的香港导演吴宇森,应美国环球影片公司的邀请,执导了动作片《终极标靶》并取得初步成功,从而开始了他电影创作生涯的一个新的阶段。1995年,他为福克斯公司拍摄的军事惊险动作片《断箭》,在国际电影市场上更引起广泛注视。作为好莱坞首次从美国境外聘请的华人导演,吴宇森的电影风格的确有其独特之处。然而,他既未受过专业训练,也未进过高等学府,在艰苦的实践中全凭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善于汲取中外著名导演的经验,造就了自己的成功。 物质贫困而精神向上的童年 吴宇森原籍广西,1948年生于广州。父亲是一位熟谙孔孟之道的文人。母亲曾任教师,是一位典型的的传统妇女。吴宇森系家中长子,出生后不久即随家人迁居香港。当时,由于父亲患肺病久治不愈,母亲也无法继续教学,一家人全靠母亲做泥石工维持生活。他家所住的石峡尾徒置区,是个良莠不齐的地方,青少年很容易误入歧途。但由于双亲家教有方,所以孩子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人虽穷而志不短。父亲关于做人要有尊严和气节的教导,更牢印在吴宇森的心田。 到了读书年龄,家中无力为吴宇森交纳学费,幸而得到教会的帮助,才使他念完中小学。这期间,基督所宣扬的仁爱和牺牲精神,曾对他产生重大影响。他平时所喜欢看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刺客列传》等充满豪情侠义的小说,更为他打下深深的烙印。当然,他最喜欢看的还是电影,但是小说可租可借,看电影却没钱买票。有一次,他就曾抱着弟弟趁戏院入场时悄悄溜进了楼上,不料被带位员发现,一个巴掌就把他打滚到楼下,岂知,这时他一转身又溜进了楼下观看。中学时代的吴宇森显示出多方面的才华,除曾参加《清宫怨》、《父母心》等话剧演出外,还擅长跳民族舞和绘画,有时还写些散文和诗歌投稿。这时,他看电影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因为林悦恒先生和友人此时曾共同筹办了一个供大中学电影爱好者活动的“大学生活电影会”(简称“大影会”),按期放映电影和举办研讨会,并组织拍摄实验电影的活动。吴宇森积极参加这个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他最喜欢看的是具有侠义精神的西部片、滑稽可笑的动画片和节奏感鲜明的歌舞片。这些,对他后来拍摄“英雄片”、喜剧片等在动感中赋予舞蹈语言及节奏,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6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更打开了吴宇森和他的伙伴们的眼界,认识到电影原来有许多不同的风格特征。他最喜欢的是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胡作非为》、《乔与詹姆斯》,夏布罗尔的《表兄弟》,而让—比埃尔·梅尔维尔的《莱昂·摩林神父》、《独行杀手》则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刻,他和伙伴们已迫不及待地拿起小型摄影机拍摄自己的实验电影。1967年,他曾与石琪合拍了《偶然》和《死结》两部短片,虽属牛刀小试,但皆比较成功。这时,吴宇森已深刻认识到:借助电影把正义和人间美好的事物传达给观众,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为此,他曾想进一步学习电影,但香港却没有电影学院,而到台湾去读艺专又买不起船票,因而只好钻进图书馆苦读电影理论,并且在拍片实践中进行认真的探索。 在奋斗中逐渐走向成熟 吴宇森真正接触电影,是从1969年进入国泰影片公司当场记开始的。自此,他走过一段相当长的曲折起伏道路,并逐渐走向成熟。 并非科班出身的吴宇森,刚刚年满20岁,即有机会到国泰这样的大公司工作,应该说是很幸运的。然而,正当他事业开始之际,这家公司却在1970年宣告歇业。在失业潦倒中,有人曾断言他不是搞电影的材料,但张彻、邹文怀、何冠昌等著名影界人士,却十分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和艺术才华。千里马遇伯乐,他在1971年又进入邵氏影片公司,并成为张彻的固定副导演。在短短的两年里,从《水浒传》开始到《刺马》为止,这两位师徒共拍摄了11部影片。在张彻毫无保留的教导下,吴宇森的导演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深受张彻影片风格的影响。人们在他后来的动作片中,往往都会看到张彻武侠片的影子。 1973年,吴宇森转入嘉禾影片公司并升为导演,从而开始他导演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此时,香港影界是颇讲资历的,然而嘉禾公司却放手让当时年仅25岁的吴宇森导演了一部以20世纪初期为背景的动作片《过客》,并取得了成功。接着又让他拍了《女子跆拳群英会》和《少林门》。这两部影片虽属低成本的动作片,但吴宇森在写情方面拍得相当出色。1976年,他又拍了古装戏《帝女花》,歌颂了长平公主的忠孝和对爱情忠贞的崇高情操,也颇受观众欢迎。此后,他除为许冠文的喜剧电影《鬼马双星》,《半斤八两》担任策划外,主要就是按照公司的意图拍喜剧片了。吴宇森对工作一向严谨认真,尽管他对这类影片并无兴趣,但却能借助动画片手法和从许冠文那学来的经验,通过喜剧来嘲讽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显露出他拍摄喜剧的才能。 1977年拍摄的《发钱寒》是他对喜剧片的首次尝试。在这部描写两股侦探在追查、押解贼赃的过程中造成种种误会的喜剧中,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贪婪,也有深刻的讽刺。他采用极度夸张和动画片手法来铺排笑料和情节,但又恰到好处,不给人以刻意逗笑和堆砌的感觉。1978年他在拍摄《大煞星与小妹头》时,采用现场随意创作和更为夸张的手法,也为观众带来了一份新鲜感。上述两部喜剧片都取得较高票房。1979年,吴宇森曾拍了一部武侠片《豪侠》,本想以舞台化的手法和采用现代人的对白方式,写出自己对情、理、义的感觉,只因武侠片已不适合潮流,剧本也欠完整,因而造成票房失利。1980年,他又拍了一部喜剧片《钱作怪》。与《发钱寒》对比,这部描写人们受金钱控制而不得自由的影片主题更为明确,社会意识更强。他在拍此片时全凭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全片放弃中、远景,只用近景,使观众更可以看清创作者所描写和讽刺的这些视财如命、贪得无厌的10种病人的面部表情和细小动作,从而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意识。导演更安排了一座巨大的金块,让这些病人望着它惊奇得口舌打结说不出话来,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和发人深省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