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视剧,它有哪些属性?理论界对此好像尚无一个比较权威的界说。我不揣浅陋,也斗胆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电视剧是一种以电子为传播媒介、通过电视摄制技术录制和播放、运用声画语言来进行叙事的大众消费艺术。依据这个概念,我们至少可以发现电视剧有四种属性:先进的摄录技术使电视成为一面“镜子”,迅捷的传播手段能造成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加之接受方式的家庭性,电视剧像其他电视节目一样,日常性是第一属性;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消费艺术,而大众的涵义是广泛的和普遍的,广普性要求电视剧容易解读并且容易引起解读兴趣,也就是要有极强的可视性;时间的流动是戏剧艺术的基础,空间的营造是电影艺术的特长,而电视剧则“时空并重”,时空性也许是电视剧最本质的属性了;从生产到流通到再生产,电视剧根本摆脱不了商业动机,因此商业性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属性了。 受摄录技术、传播手段和接受方式影响的日常性。 1、纪实性。既然电视是一面“镜子”,那么电视剧自然就是“镜子”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量”的标准来考察电视剧,纪实性恐怕是其最易于接受的特点了。 人们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电视剧往往是在新闻、专题节目之后播放。为了“关照”家庭气氛和欣赏习惯,电视剧不能不讲求现实性。它写的都是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感人的事、令人感到亲近的事或同观众关系密切的事。《渴望》就是这样,它没有大哭大痛,只有离情别绪、凡人小事和家长里短,因此就有亲切感。而《东边日出西边雨》除了洋楼、豪华轿车就是party和西方式的爱情,离老百姓太远了,所以,尽管有人把赵宝刚在色彩上所用的“金黄”同张艺谋的“大红”相提并论,终因虚设的影像而引不起人们注意。(美)巴蒂·查耶夫斯基说:“电视剧要把极其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意境推向深刻的心理境界,故事环境是身边常见的,台词也好像是路人的话。”电视剧无法同生活相剥离,它必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柴米油盐”打交道。(苏)别染耶夫告诫我们:“对制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人相信,他所看到的是真实的生活。” 电视机屏幕大小是固定、有限的,按比例来说荧屏上的人物接近生活中的人,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电视剧的镜头要具有同观众促膝谈心之感。镜头往往对准外景、实景。景别上又多采用中、近景和特写,尤其是特写的使用很重要,(波兰)亚当·哈穆什凯维奇曾说:“电视剧所有的动作都可以归结为面部表情”。运动上又往往使用推镜头、摇镜头,目的是通过时空的延续来从容不迫地进行叙事。由摄像推及到其他部门,如服装、化妆、道具、美工和音响都应力求做到真实、自然。 电视剧中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家庭的“家庭成员”,呼之欲出。所以舞台剧表演夸张的非日常性绝对不适合电视剧。演员要用与人物相近的气质通过心理、情感和性格的自然流露来同观众交流。《过把瘾》中人物生存的语境太破碎了,致使一些评论家怀疑赵宝刚的创作有一些自然主义的倾向,因此,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而王志文的生活流的本色表演却使这部在晚间11点才播出的电视剧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视率。宋丹丹在《我爱我家》中表演夸张过火,从而使“大型情景喜剧”沦落为没有幽默只有滑稽的“大型系列小品”。 2、新闻性。所谓新闻就是人们急于获得的信息,它有两个特征:信息的价值和时效。随着电视剧本体意识的觉醒,它也越来越具有这两个特征。 大众文化的最普遍特点就是信息反复刺激和交替呈现,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若无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其损失是可以想象的。《北京人在纽约》看准的就是“移民热”。《编辑部的故事》写的都是当时冒出来的诸如假货、暴利和世纪末谣言等新鲜事。《苍天在上》就更具有日常新闻性了,中国的老百姓可以不关心总理易人,但却不能不关心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反腐败。反腐败本来是一种政府行为,而老百姓把它当成了“家中事”。人们对近年来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有意见,政府就进行严打,《英雄无悔》其实就是这场现实斗争的故事版。 凭借电子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和同步音响设备、电动照明技术,电视剧可以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一步合成,其制作的快捷是电影无法比拟的。正是先进的摄录技术和传播手段才赋于了电视剧形式上的新闻性。 3、家庭性。在现代人看来,电视是一件家具,不管看不看,家中总少不了它。人们在看电视剧时要开着灯,时不时和其他人交谈、吃零食、做家务、接电话和上厕所,精力的不集中造成了收看的散漫性和随意性。为了迁就这种家庭性,电视剧往往回叙过去的情节或者让剧中人不断重述往事。鲁晓威的话也许更具有操作性,他说:“有些话和事看似多余,其实不然,观众有时须松一松,这时说些知识性、趣味性的生活话也能调剂一下神经。” 其实,纪实、新闻、家庭性的分法不尽科学,我主要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这样做的。这三个特性从不同侧面说明了电视剧的日常性。对于电视剧日常性的存在我是敢于肯定的。 在大众的支配下的可视性 所谓可视性,说白了就是“好看”。如何做到“好看”?创作者应调动一切画面、音响语言讲好故事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这应是创作者追求的最终目标。下面我们从适俗、故事、煽情性来讨论一下可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