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尽管主旋律电影由于多种因素而有着诸多艺术遗憾,但它和探索片、娱乐片一样,都是电影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电影的灿烂的景观。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多样化 回顾 反思 毫无疑问,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定格成了熠熠生辉的一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艺战线上“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贯彻。总的来看,新时期的文艺创作是健康的,形势是令人乐观的。但是,不可否认,当代西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也对中国的文艺营垒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导致一些作家、艺术家的迷航甚至失误。“人道主义”的争论、“异化问题”的讨论等等,都是雄辩的说明。 就电影界来看,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观赏性较好统一的优秀作品,有的作品甚至创下了较高的票房收入,如《小花》、《少林寺》、《芙蓉镇》、《咱们的牛百岁》等。另一方面,随着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探索,纪实美学的追求,第五代导演崛起,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电影界又出现了一种两极现象。本来,电影是一门极其商品化的艺术,这是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们都早已感觉到了的。可是,一部分电影艺术家,面对商品大潮和娱乐电影的冲击,却固执地困守于纯艺术的真空,追求一种至高的文化品味,片面地把电影的文化反思、文化寻根推向了极至(如《孩子王》等影片)。有的影片甚至不惜大胆地“暴露”和“展示”“民族劣根性”,其结果是使得这类电影在悖离观众的同时也悖离了自己。与此同时,娱乐片大潮又汹涌而至,各电影厂家面对星星一般的舞厅、咔啡厅、录像放映点,急于贴近市场,便一味地搞短、平、快,由于主创人员思想意识的偏差,加上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落后等客观原因,造成了银幕的艺术性萎缩。媚俗、庸俗、粗制滥造之作泛滥于市场,“裸、露、脱”频频映现于银幕。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局在1987年3月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郑重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这一口号,意在呼唤社会主义银幕应当关注现实、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宏伟事业,呼唤电影艺术家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主旋律是一个音乐术语,指“多声部演唱或演奏的音乐中,一个声部所唱或奏的主要曲调,其他声部只起润色、丰富、烘托、补充的作用。”[①a]电影的主旋律,就是要在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反映现代化建设的雄健脚步和波澜沸腾的改革生活,反映血雨腥风的革命历史斗争,传达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创作意识。 同时,主旋律又是与多样化联系在一起的。“主旋律是相对于多样化的主旋律,多样化也是相对于主旋律多样化;主旋律指导多样化,多样化烘托主旋律,没有多样化就没有主旋律,同样,没有主旋律也就没有多样化。”[②a]从当时的电影实绩来看,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的。一方面,编导们极力讴歌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社会主义新人:毛泽东、周恩来、焦裕禄、蒋筑英……。另一方面,编导们又在一些影片中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劳动、爱情、婚姻、伦理、道德,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及生活的原生态:《心香》、《老娘土》、《香魂女》、《站直罗,别趴下》……,这些作品或者表现物质与精神的反差造成哀怨的人生悲剧,或者展示商品大潮冲击下,人在金钱面前的自我沦丧,或者以影像的方式思辨现代生活中干群关系的变异。他们和主旋律一起,奏成了那一时段最和谐的乐章。 综观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1989年建国40周年和1991年建党70周年的献礼片为标志)的主旋律电影,从题材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战争片:纵观中国当代电影,战争片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a.50—60年代初,如《南征北战》、《红日》、《平原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等。这一时段的战争片,回荡着高昂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激情,但大多数影片囿于讲述特定战争故事的基本叙事语态,战争中的人和其他因素都显得较为单一、浅显,因此,影片中的人物显示出一种片面的单纯、崇高和真诚。b.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如《小花》、《归心似箭》、《今夜星光灿烂》、《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一时段的战争片,往往把战争作为叙事的语境,而关注的是战争背景下的人情美、人性美,让战争与社会、战争中的将士与后方和平土地上的人们千丝万缕地联系起来。于是,战争是一面镜子,前方和后方,战争与和平中的灵魂都显露无遗,它的主调却是高昂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c.80年代末——90年代初,如《巍巍昆仑》、《百色起义》、《大决战》(三部)、《烈火金钢》等。这一时段内,战争片的制作进入了综合美学阶段,它既吸收了第一个时段内直接呈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的特点,又溶化了第二个时段内在战争背景下表现人情、人性的特点,从而把战争片的制作推入世界电影的巨片之林。 《大决战》作为献礼片,取得了较高的美学成就。它表现的是1948年秋至1949年初发生在中国当代史上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命运的战略决战,整个三部六集,总导演在片头就铺开了一个大场面的基调:天崩地裂、冰河解冻、冰排呼啸、震撼山岳,场面恢宏,激荡人心,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绪张力。一泻千里、汹涌澎湃的历史画卷奠定了宏阔的艺术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