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1-0038-0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其对外开放程度处于全国前列。2017年,浙江省实现进出口总值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稳居全国第四位,增速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居第二位。同时,浙江省的高职教育也较为发达。高职教育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发展成果对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职业教育的输出可以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有作为。笔者基于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独特性视角,以浙江省为例,分析目前高职教育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教育助推经济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及其支持保障建议。 一、“一带一路”为经济国际化提供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浙江省为例,“一带一路”为浙江品牌、浙江特色“扬帆出海”,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广阔空间。 1.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战略视野。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优势明显,开放型城市集聚,开放型经济基础扎实,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一带一路”的提出,有利于浙江省拓展对外开放的战略视野。《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建设以“宁波—舟山”为核心的“海上门户”、以杭州为龙头的“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以“金华—义乌”为重点连接“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以温台为龙头的民企民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区,带动全省全域开放。 2.有利于形成对外开放的特色载体。近年来,浙江省海洋经济、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等发展迅猛。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浙江省将原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发挥,随着舟山渔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实施远航拓展,杭州跨境电商发展带动“空中丝绸之路”的搭建,宁波港串联海陆空推动“万里甬新欧”桥头堡的构筑,金华、义乌“万里义新欧”商品进出口新丝路的常态化运营,以及各区域联动所产生边际效应的辐射作用,浙江省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门户省”与“中坚省”。 3.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的多元交流。“一带一路”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也是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促进人文交流的“立交桥”。通过“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员流动和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时也带动有实力的浙江省企业“出海”拓展业务,实现浙江省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 二、高职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中的独特作用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中,大多数国家与我国同样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靠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1.输出我国高职教育的理念、模式和产业技术标准。对于同处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已形成了丰富的办学模式和方法体系,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我国职业教育理念,主导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小语种等方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合作。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产业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对应的专业门类齐全,专业设置调整更新速度加快,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许多院校参与我国相关行业和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中,可将我国自成体系的产业技术标准作为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在某些国家尚未建立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某些领域抢占先机,使我国成为这些国家部分行业标准和产业技术标准的引领者、主导者。 2.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技能跨界人才。人才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没有适应国际化环境的新型人才,就难以敲开别国市场的大门,难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掌握话语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工程技术、创新型国际贸易、境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等领域中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外向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面对这样的人才需求,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重视复合型的跨界人才培养。 3.面向海外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高职教育以产教融合为特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立足岗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借助高职教育的这一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技术培训合作,接受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委托,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工人受教育现状,面向当地人才急需产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批量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普通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 4.服务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一带一路”为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开辟了道路,而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在当地大量招工,也需要技术力量、培训力量和管理力量的支撑。高职院校可与“走出去”的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将校企合作从国内走向海外。可根据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当地工作需要为目标,一方面承担企业在当地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另一方面开展企业驻海外人员的针对性培养,以满足“走出去”企业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