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9.03.006 引用格式:梁红艳.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9(3):50-61. 一、引言 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发展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与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合理有效的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这不仅是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 关于区域物流空间网络,既有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空间差异测算和空间布局形态描述为主的结构主义叙述。部分文献采用就业、增加值、货运量、物流基础设施规模、物流节点数量等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区位熵、泰尔指数等方法展开分析。比如,针对长三角地区,有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城市间不平衡现象突出[1-2];针对京津冀地区,张璐璐等[3]研究发现,京津冀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逐步形成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集聚中心。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会制约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以及物流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部分文献从港口体系切入展开分析。比如,程佳佳等[4]研究发现,珠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经历了原始单核结构→孤立双核结构→极核枢纽结构→双核枢纽结构→多核发展结构的演化;蒋自然等[5]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和重心偏移法、半径维数法等方法研究得出,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转向离散。二是以城市间联系与网络构建为主的关系主义叙述。目前,主要有物流业产业联系、物流企业联系以及交通流三种视角,不同的视角反映了城市物流体系的不同方面。基于城市物流业产业联系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确定辐射范围来构建区域轴—辐物流网络,研究区域集中于长三角[6]、京津冀[7-8]、长江沿岸地区[9],并根据所构建的物流网络,从城市等级与定位以及城市间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提出推进城市群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物流企业联系的研究,主要利用物流企业分支机构数据展开。比如,董琦等[10]基于物流企业网络,解释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网络的节点层级性、流联系等级性、网络格局差异性等特征;王克强等[11]基于大型物流企业分支机构数据,考察长三角城市网络,发现长三角城市的联系高度集中于各中心城市之间,外围城市被边缘化,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城市群尺度下基于交通流对交通网络和城市网络结构的研究,集中于京津冀[12-13]、长三角[14-15]、珠三角[16]地区。 上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一是已有研究针对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分析较多,关于其他城市群以及对不同城市群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比较缺乏;二是已有研究更多基于属性数据刻画区域物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忽视节点间关系,无法揭示关系对网络运行的影响。而关系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属性数据的表现。基于城市网络理论,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与自身条件有关,更与该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有关。城市的发展本质上取决于各种权力的空间分配,权力越集中的城市,其空间生产能力越强,吸附资源的能力越强,辐射范围越广,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鉴于此,本文基于关系数据,重点研究我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运行效应,对认识城市群物流业发展规律、促进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测度2005-2016年我国城市群城市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进而在此基础上借助引力模型确定城市间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解析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运行效应。 二、中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是构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法考察城市群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分布动态,以掌握我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相关特征。 (一)研究区域说明 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目前我国已正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北部湾和关中平原九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发育相对成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本文选取上述五大城市群展开分析,并根据相关文件界定其空间范围(五大城市群共包括98个城市)。 (二)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关于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既有研究主要从地区环境、物流业投入与产出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比如,王圣云等[17]考虑了区位环境、物流硬环境、物流软环境和经济条件四个方面;李全喜等[18]提出,要从物流发展规模、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等方面入手建立指标体系;曹炳汝等[19]提出,要从区域经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务量、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等方面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既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从城市经济环境支持能力、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城市信息系统保障能力、城市物流业运作能力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参见表1。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05-2016年,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缺失数据根据年增长率推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