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娜·平蒂列(Adina Pintilie)的处女作《不要碰我》(Nu mǎ atinge-mǎ)在2018年的柏林电影节可谓口碑两极,主竞赛和处女作两个评审团都将大奖颁给了它,不少影评人和记者也对这部尺度极大的影片推崇备至,如《综艺》(Variety)杂志的杰伊·维斯伯格(Jay Weissberg)[1]和《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er)的黛博拉·杨(Deborah Young)[2]等重要影评人均给出了好评[3];而另一方面,以《国际银幕》(Screen International)场刊为首的另一批影评人和记者则认为影片矫揉造作,靠贩卖性少数的奇观来打政治牌,如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影评人彼得·布拉德肖(Peter Bradshaw)就声称“浅薄愚蠢的金熊奖得主《不要碰我》是柏林节的灾难”“阿迪娜·平蒂列这部毫无幽默感的笨拙的论文纪录片证明柏林就是一个表彰无趣和毫无价值的电影节”[4]。最终《不要碰我》惨遭场刊打出1.5分,名列倒数第三[5]。2019年影片在美国小范围上映后,《纽约时报》的著名影评人安东尼·斯科特(A.O.Scott)则给出了好评。[6] 柏林电影节之后,《不要碰我》开始了甚为成功的电影节旅程,从瑞士尼翁的真实影展(Visions du Reel)开始,先后参加了伊斯坦布尔、莫斯科、特兰西瓦尼亚、悉尼、博洛尼亚传记电影节(Biografilm Festival)、耶路撒冷、多伦多、赫尔辛基、雷克雅未克、卑尔根、伦敦等电影节,以及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IDFA),并且获得了2018年欧洲电影奖费比西—欧洲年度发现奖提名。在2019年初,影片在纽约MOMA上映,并将于3月15日在罗马尼亚公映。 在尼翁、卑尔根和阿姆斯特丹,《不要碰我》是作为纪录片入选的,但它并没有被收录在欧洲电影奖的纪录片目录中。这也带出了影片长久以来的争议点之一,它究竟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虽说影片的发行公司Doc & Film International[7]的主营业务是纪录片,但至少在Imdb和罗马尼亚最大的电影网站Cinemagia上,它是被标为剧情片的。根据导演的说法,这部影片“开始于纪录片”,但影片本身“更像是拍摄一部纪录片的过程。但它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融合产物”。[8] 然而迄今对这部影片的所有分析评论,均未注意到这样一个重要事实:《不要碰我》事实上成为了宣告罗马尼亚新浪潮终结的那部标志性的影片。发端于2001年的《无命钱》(Marfa
banii,2001,Dir.Cristi Puiu),开始于2005-2007年的获奖狂潮,并以2016年戛纳电影节上普优(Cristi Puiu)和蒙久(Cristian Mungiu)的“终极对决”为“结论”的罗马尼亚新浪潮,在2016年已然走向终结;而《安娜,我的爱》(Ana,mon amour,2017,Dir.Cǎlin Peter Netzer)与《不要碰我》两部影片的获奖恰逢其时,以国际电影节的奖项,确认了“新浪潮之后”罗马尼亚电影创作转向的艺术合法性。 阿迪娜·平蒂列在UNATC 阿迪娜·平蒂列的姓氏Pintilie,很容易让人以为她与罗马尼亚电影史上最富国际盛名的大师卢奇安·平蒂列(Lucian Pintilie)有着亲戚关系,不过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位出生于1980年的女导演,2001年考入罗马尼亚“伊昂·卢卡·卡拉迦列”国家戏剧与电影学院(UNATC),最初就读于编剧和电影理论专业,不过在次年转入导演专业就读,师从罗马尼亚“七零一代”著名导演拉杜·加布雷亚(Radu Gabrea)。2005-2006年,她曾休学一年进行创作。2006年回到学校,转入罗马尼亚著名纪录片导演劳伦丘·达米安(Laurentiu Damian)的班级就读四年级,并于2007年毕业。2010年开始担任布加勒斯特国际实验电影节(Bucharest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Film Festival,BIEFF)的艺术总监和主策展人。此外她还参与过都灵电影实验室(Torino Filmlab)、宾各影像实验室(Binger Filmlab Amsterdam)的项目。 阿迪娜·平蒂列对自己创作的描述是“处在故事片、纪录片与视觉艺术的边缘地带”,“通过高度个人化的视觉风格、对电影语言的大胆实验,对人类的心理进行毫不妥协的探索成为罗马尼亚新电影中的独特风景”[9]。她的纪录片《不要误会我》(Nu te supǎra da,2007)入围了洛迦诺“当代影人”单元,获得莱比锡纪录片电影节(DOK Leipzig)的最佳影片“金鸽奖”,此外还入围了包括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在内的50余个国际电影节,甚至获得了Supǎra的纪录片摄影奖提名。短片《氧气》(Supǎra,2010)入围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金虎奖短片竞赛单元和华沙国际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单元。耗时长达7年的处女作《不要碰我》则在柏林一鸣惊人,拿下金熊奖和最佳处女作奖,并在泰迪熊单元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UNATC资料室存有阿迪娜·平蒂列的全部学生短片,包括: 录像纪录片《尼亚·平泰亚:模特生涯》(Supǎra Supǎra:Model,2004,又译:模特:尼亚·品梯)和《某种孤独》(Un fel de singurǎtate,2005);16毫米黑白短片《不被监视的列车》(Trenuri nesupravegheate,2004,与Marius Iacob合导);35毫米黑白短片《G先生的恐惧》(Frica domnului G.,2005);35毫米彩色短片《赌场》(Casino,2005,与Marius Iacob合导);以及35毫米黑白短片《186号采沙场》(Balastiera.#186,2007,与George Chiper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