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辉煌到滑坡 (一)辉煌:1978-1996年 这一时期,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中等教育发展极不协调,教育结构不甚合理,中等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普通高中教育,提出“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专、技校的比例”。此后,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职业教育迈入快速发展阶段。1983年,《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城市职业教育多部门、多结构、多形式办学的指导方针,中央财政对教育部门办的职业技术教育追加一次性补助费5000万元,分配原则由教育部、财政部商定。同年,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振兴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少地方县乡普通高中翻牌为职业学校,全国兴起职业中学、农业职业高中的建设热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6年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虽然属于“宣言性”立法,但是通过立法明确了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在社会需求和政策支持下,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发展。职业教育经费节节攀升,中职经费从不足教育总经费的3%提升到1992年的3.65%。统包统配下,职业教育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专、技工学校。迅速发展的城市服务业客观上推动了按照市场需求、实行自主择业的职业高中的发展。1985年,中职专业学校的学生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29.3%,农村职业高中的学生人数增加了10.5%,技工学校增长了大约4.6%,中职学校的学生总人数突破了420万人。1996年,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占到了高中阶段招生比例的58%,在校学生总数占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57%(和震,2009)。 (二)滑坡:1996-2002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诸多因素的交织导致职业教育从辉煌迅速陷入困境。①一方面,市场经济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工人下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居民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同期,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关注对象,高校扩招带来了普高热,“抑职扬普”观点不断升温,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各种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优惠政策被陆续取消。从教育体系自身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要求职业教育冲破计划培养时代的藩篱,与市场紧密联系,这需要在人事体制、薪酬体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全方面做出调整,职业教育体系却并没有,或者说没有能力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发生改变。 随着职业教育滑坡现象的加剧,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1999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的通知》(教职成[1999]3号),提出要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途径改变条块分割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建立起在当地政府的统筹规划下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进一步协调发展。2000年7月,教育部发出特急电报,放宽招生政策,吸引生源。“要求各地努力扩大高中阶段职业教育规模……放开招生计划限制”“允许一些办学条件好、社会需求旺盛的学校,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可跨地区、跨省市招生”。教育部于2001年发布通知,要求打破中专招生指标限制,实行自主招生,这从政策上促进了中职学校自主扩展招生规模意愿。
图1 国企“下岗潮”、高校“扩招”与中职学校招生数(单位:万人) 不过,值得特别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职教滑坡,并不是全国同步的。以佛山顺德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正值顺德职教发展的黄金时期,纠正了上一时期职教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办学混乱、管理不规范、教育资源浪费等状况。中专、技校和职业中学的界限消除,布局结构得到大规模调整,并根据资源共享原则建立起了机电类、电子技术等公共实训中心,区级统筹、集约办学的职教体系初步形成(姜蕙,2012)。1997年,苏州太仓开始对职高类学校布局进行规划、调整,实行集约化规模办学。2001年,太仓中专(太仓工业学校和太仓职业高级中学合并而来)与克恩—里伯斯、慧鱼两家德资企业合作,开始了“双元制”的本土化探索(李俊,2018)。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职教发展良好的县市,往往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资源整合,形成与本地产业紧密结合的职教体系(见表1)。
二、重塑 (一)重振的哨声——“技工荒”的警示和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大会 2002年,新华社记者章苒、海宁日报记者袁亮华关注了海宁的技工荒现象。在“皮衣之都”浙江海宁,皮衣车工缺口高达2000人,最紧张时12个岗位等1个工人。皮革企业利用预警机制成功突破欧盟技术壁垒,却因为车工紧缺这个家门口的“壁垒”,不得不放弃到手的国际订单。这是国内新闻媒体上,第一次出现技工荒的报道。随后,国内媒体对于技工荒的报道逐年增加,技工短缺成为社会热点。随着公共舆论对技工荒的关注,职业教育也从边缘进入舆论中心。2002年之后,技工荒和职业教育的媒体报道呈现同步高速增长的趋势,于2006年同时达到峰值(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