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9)01-0018-0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我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加快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以下简称“1.5”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1]习近平关于“相贯通”“相关联”“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精辟概括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宽广视野。这是对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的新发展和新阐发,对于我们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具有深远意义。 一、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普遍性规律。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既受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制约,又有其自身演变的逻辑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党和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独立探索出的实现国家发展和富强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应立足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以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习近平注重以深邃、辩证的眼光认识中国历史,领导国家改革发展大业。他多次以大跨度的历史视野纵论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和展望党带领人民救国、兴国、强国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党的辉煌成就,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2012年12月,他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2]67他告诫全党同志,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规律,认真落实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各项战略部署。后来,他要求全党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研究,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地汲取经验、认识规律、把握现实、走向未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遵循这样的历史观,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做出重要论述,使我们对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在“1.5”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1]上述重要论断洞察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蕴含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理论相统一的逻辑,同时集中体现了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的工作方法和宽广视野,对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第一,联系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深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性,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他善于研究历史、科学对待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从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趋势。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1]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壮大有其深厚基础,是历史的、实践的选择,是党带领人民在90多年艰辛探索中一步步做出的根本选择、一点点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它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发展根本方向和人民共同利益,是救中国、发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强起来、伟大复兴的伟大飞跃,生动显示了中国从落后挨打到独立发展,再到强盛的历史逻辑。而这样的伟大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首先应归功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先进制度。这是铁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结论,也是从国内外的历史对比中得出的结论,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这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自信、毫不动摇走自己道路的底气,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如果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否定或者怀疑党和人民的历史,以改革的“旗号”放弃社会主义信念,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误导中国走脱离国情的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或者别的什么道路,将极大地造成国家动荡甚至社会发展的衰退。 第二,结合中国独特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有力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优势,表明独立自主走本国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和反复比较,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创造。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使久经磨难的中国快速发展起来,是因为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契合中国国情,因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正如习近平所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3]156这句话扼要概括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文化之源、历史之蕴和现实之基。文化之源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于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团结爱国、独立自主、追求和平、自强不息、勇于变革、开放包容等优秀品格,是其形成发展的独特文化基因和精神滋养。历史之蕴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熔铸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几代中国人前仆后继、艰辛求索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现实之基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深化和发展,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能够行稳致远。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条件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将社会主义先进制度、现代生产力手段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社会既公平又高效率发展,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严重弊端。[4]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坚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能够保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强大优势。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艰辛开拓了这条道路,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接续奋斗,夺取新的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