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72X(2018)06-0001-09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在此过程中,相关国家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以及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由于部分沿线国家的教育体系仍然相对不够完整,教育质量相对薄弱,因此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模与质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及企业开展业务的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为适应配合“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有必要帮助部分沿线国家进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企业在当地的业务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经济社会条件及文化背景的国家及其学生的需要,并以一定的规模和质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尽管国内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国际合作,然而这些合作项目更多涉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与做法的学习借鉴、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引进、教师培训及学生交流等内容,较少涉及中国职业教育本身“走出去”的方面。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目前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及做法无疑需要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在继续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经验的同时,也应尝试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更多地“走出去”。 德国职业教育在全世界享有较高的声望,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都在借鉴学习其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此外,德国政府也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作为其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并在此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国际化的策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基础 要深入理解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和措施,离不开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本身的深入理解。这一部分将尝试集中梳理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制度和教育基础,为后面的介绍做一些铺垫。 总的来说,德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具有良好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德国的工业制造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声誉,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德国制造的水平和质量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一般说来,不同国家和地区提高和增强其职业教育的核心目的都在于提高其整体的工业制造水平和企业的生产能力等,德国工业整体所具有的良好声誉对于其职业教育的声望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其次,德国职业教育本身也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声誉。这一方面无疑来自德国工业制造的良好声誉,另一方面也与下文提到的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多个参与主体通过不同渠道不断表达和宣传德国职业教育有关。然而,这背后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德国职业教育本身完善的体系、清晰的结构和深厚的哲学及社会基础,以及它对德国经济产业发展所做出的基础性贡献。 第三,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完整的体系和清晰的结构在国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能够相对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其最核心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其学习借鉴。 第四,德国职业教育有着高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其核心是300多个培训职业的职业培训条例。以职业培训条例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标准是实现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力武器”。由于这些标准是受到行业企业和政府共同认可的、能够反映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最核心的能力要求以及相应培养要求的能力和教育标准,通过输出和传播其职业教育标准,德国职业教育的多个行动主体能够在合作伙伴国家取得一定程度上相对于其本国职业教育机构的相对优势,从而不断帮助德国职业教育机构在当地职业教育中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第五,德国职业教育背后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这一方面建立在由联邦教育科研部牵头,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联邦统计局协助,劳动局、行会、企业具体参与的庞大的职业教育信息统计和发布系统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与德国职业教育的科研机构众多、科研实力很强有重要关系。德国职业教育科研对于国际化的主要贡献在于两方面,一是面向海外实践者和研究者深入系统地介绍、阐述和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帮助其了解、熟悉和理解德国职业教育,二是面向德国国内的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等介绍和分析海外职业教育的情况,尤其是与德国有深入合作的国家的职业教育的情况,这典型地体现在了其《国际职业教育手册》(Internationales Handbuch der Berufsbildung)这一丛书[1]中。该丛书由德国最优秀的比较职业教育的研究者主编,并汇集了大量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及其国外合作伙伴,且能够做到会不定期更新,对不同国家职业教育的介绍少则几十页,多则一两百页。上述两方面的研究对于更好地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咨询作用。 然而,尽管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具有较好的基础,但德国职业教育中也有不利于其国际化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建立在德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和经济环境之中,德国社会纺锤形的社会结构、中等收入者所能够拥有的体面收入和社会福利、德国人赋予职业的特殊意义、德国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型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和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社会制度等诸多条件是德国职业教育得以成功、并享誉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础[2];而当离开了这些社会文化及经济层面的支持条件时,德国的职业教育优点就很难存在。换句话说,德国职业教育很难简单地复制到其它社会文化条件不同的社会,这也是为什么德语国家特有的职业教育制度及模式很难在其它国家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