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8)9-0042-08 一、引言 《中国制造2025》是在全球制造业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其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1]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是实现此计划的重中之重。D区作为制造大镇,早在2009年便拉开了“制造”向“智造”转型发展的序幕,于2012年成为国家唯一智能制造试点——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试点;于2016年成为珠江西岸“六市一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之一。[2] 在此背景下,D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作为D区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或适度超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才。一流的职业人才是一流产品和一流产业的基础,而培养一流的职业人才需要有卓越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建设卓越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卓越的师资,便无法产生一流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日益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建立了耦合机制。 二、耦合机制: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联合起来,各子系统在良性互动中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所谓耦合机制是指各个耦合要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耦合。耦合机制具有三个明确的特征[3]: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各个耦合要素都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的目标。第二,相应的过程性。各个耦合要素的运行是与目标相一致的反应过程和关联互动。第三,动态稳定性。各个耦合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调整,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新的良性系统,围绕着明确的目的而运行,达到动态的统一。埃茨科瓦茨曾提出三螺旋理论,认为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保证各自独立身份的同时,在创新活动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三螺旋理论所体现的实际上就是耦合机制。每个螺旋(即大学、产业、政府)都具有内核和外场域的机构范围,内核部分即指具有自己的本质特征,与其他机构保持相对独立;外场域是指与其他机构相互作用的部分。三股螺旋之间的互动能形成一股合力,缠结向上,促进彼此的提升,同时也促进区域创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且每股螺旋都可完善自身,实现强强结合。此外,三螺旋在耦合的过程中遵从“豪猪原理”,三者之间应建立适当的关联,有足够的力量相互作用,不宜过强或过弱。理想的三螺旋应当是三股螺旋都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任秋君和骆子石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提出培养高技能人才需构建“现代产业、知识产权、职业教育三元一体的职业教育”[4],其本质便是遵循“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基本准则,在科研、教学、产业之间建立联结关系或耦合关系。周光礼教授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的发展模式必须顺应两种变革趋势[5]:一是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即由“生产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向“生产跨学科知识和应用知识”转型;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由“面向学科的专业教育”向“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转型。 基于上述理论的分析,高职院校由于直接面向职场与应用情境,与市场、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D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可建立耦合机制(见图1)。主要体现为:第一,目标的一致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的智能转型提供支撑;区域的智能转型亦要求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第二,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结。“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通过科教融合、产学融合的方式相互作用,其运行过程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第三,协调发展性。两系统之间通过学校、政府、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彼此的发展,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图1 “双师型”教师培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的耦合机制 三、D职业技术学院师资特点与培养机制 (一)师资特点 1.生师比较高,“双师型”教师占多数。根据近四年的数据统计(见表1),学院具有较高的生师比,“双师型”教师占比较高,历年“双师型”教师的占比均在70%以上。具有三年以上专业相关社会企业工作年限专任教师数逐步提升。
2.专任教师男女比例合适、学历学位较为合理。教师性别比例合适,男教师略多于女教师。学历与学位结构较为合理。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0.70%,高于全国示范院校平均水平(35.87%)[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的为49人,占比7.49%。
3.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偏少,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任教师具有正高级职称人数偏少,以中级职称人员最多,未评职称的人员较多的特征。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8%,低于全国示范校平均水平(32%)[7]。从年龄结构上来说,教师队伍年轻化。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1%,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4.兼职教师较多。学校根据需求从社会上聘请了大量的兼职人员,兼职教师人数从2012-2013年的643人增加到2015-2016年的956人(见表3)。学校对兼职教师实行建库管理、专人负责、及时优化。2016年兼职教师库有975名兼职教师,258人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其中115人获得高级执业资格证书,87人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46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其中15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53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学校根据课程需要每学年聘请兼职教师约750人,承担专业课程教学近145000课时,占专业课学时比例50%以上[8]。在2016年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为25.88%。学院每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的课酬总额从2013年的181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325.48万元(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