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10-0153-06 “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电影批评家们重点探讨的话题。法国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就这一话题提出了著名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在巴赞看来,电影影像就像指纹一样逼真地反映现实,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具有同一性。如果我们把影像视为一种符号的话,依照巴赞的思路,影像符号与其对象之间看起来一定是高度相似的,这种符号与其对象之间在视觉感官上的相似在符号学领域里被称为“视觉性像似”。因为巴赞认为,摄影是生成电影影像的唯一方式,而“摄影的得天独厚在于它可以把客观如实地转现到它的摹本上,不管我们用批判精神提出多少异议,我们不得不相信被摹写的原物是确实存在的”①。因此,巴赞的“影像本体论”才被称为“摄影影像本体论”。但是,在数字电影时代,当摄影不再是生成影像的唯一方式时,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是否还成立?当电影影像与现实之间在视觉感官上不再相似时,作为符号的数字影像是否还具有视觉性像似? 一、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的挑战 1.数字电影对“摄影影像本体论”的挑战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以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的出现为开端,数字技术正式被运用到电影的制作过程之中。数字技术的引入标志着电影影像的生成不再依赖摄影技术,只需要计算机自动生成即可;电影影像的载体也不再是电影胶片,而是虚拟的二进制代码。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使得电影影像不再需要与现实中的事物在视觉上相似,只需要根据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就可以制作出影像,影像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是现实中没有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制作出《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加勒比海盗》《阿凡达》《星际穿越》等在前数字电影时代想都不敢想的电影题材,因为这些电影中的事物都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对应物,完全依赖于制作者的虚构想象。 由此可见,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在数字电影时代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他的“影像本体论”正是建立在摄影技术之上。巴赞之所以认为电影影像可以像指纹一样逼真地反映现实,就是因为“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形式之间只有另一个实物发生作用,这真是破天荒第一次。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无须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摄影师的个性只是在选择拍摄对象,确定拍摄角度和解释现象时表现出来”,“一切艺术都以人的参与为基础,唯独在摄影中,我们享有不让人介入的特权”。② 但是,在数字电影时代,随着摄影技术逐渐被数字技术取代,摄影技术所强调的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也不复存在,因为数字电影的前期制作需要人利用二进制程序进行编码,后期制作也需要人利用数字特效技术改变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由此,数字电影将被巴赞置于边缘地位的“人的参与”重新置于核心地位。由是观之,数字技术对电影带来的挑战,远远超过声音对无声电影、彩色对黑白电影带来的挑战。数字技术颠覆了我们自电影诞生以来一直都对电影持有的“纪实主义”传统,使我们对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因此,数字电影时代也被很多学者称为“后电影”时代。 2.数字影像对“视觉性像似”的挑战 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将符号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再现体、对象、解释项。其中,再现体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对象是符号所替代的不在场的事物,解释项是符号所引发的思想。同时,皮尔斯又根据再现体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将符号分为三种:像似符号、标示符号、规约符号。其中,像似符号指向其对象的方式就是依靠“像似”,即“因为再现体与对象之间的相似”。也就是说,像似符号之所以可以替代和再现不在场的某事物,是因为其再现体在视觉上与之相似。 按照巴赞的观点,电影影像一定是像似符号,影像符号的再现体也一定与其对象在视觉感官上相似,因为摄影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影影像可以像指纹一样逼真地反映和再现现实,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具有同一性。但是,到了数字电影时代,当数字技术取代摄影技术成为生成电影影像的主要手段时,电影影像只需要依照一个理想模型即可生成。这样生成的数字影像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原物,比如《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阿凡达》中的阿凡达,《复仇者联盟》中的绿巨人,等等。这种依照理想模型生成的影像符号在文化学领域被称为“仿真”。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指出:从文艺复兴开始,“拟像”的发展经历了仿造、生产、仿真三个阶段,“仿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导模式”,“生产是工业时代的主导模式”,“仿真是被代码所主宰的当前时代的主导模式”。③在“仿造”阶段,现实中原物的地位至高无上,拟像都是模仿原物而生成。而到了“仿真”阶段,拟像的生成已经不需要现实中的原物,只需要依照符号化的模型即可生成。由此可见,数字影像的生成方式显然处在“仿真”阶段,所以,数字影像在现实中通常找不到与之在视觉感官上相似的原物,作为符号的数字影像的视觉性像似也就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