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小说《雨果·卡布里特的创造》(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1]是美国作家布莱恩·塞兹尼克(Brian Selznick)创作的,初版于2007年,获得了2008年凯迪克金奖,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2]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据此拍摄了3D电影《雨果》。马丁·斯科塞斯是在给11岁女儿阅读睡前故事的机缘中读到此书的,他解释自己为什么选择这部绘本小说改编成电影:“首先我的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其次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整个故事的电影性也很强。最重要的是,故事中出现了梅里爱和《月球旅行记》这样的电影的鼻祖。所以,它像是童话,但又与现实有很强烈的联系,所以我看好了这本书,并希望把它搬上银幕。”[3]这段话解释了马丁·斯科塞斯拍这部电影的动机,除了女儿迷恋此书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跟早期电影先驱梅里爱相关。要知道,学院出身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对电影史非常迷恋。他还重视电影胶片的保护,在1990年成立了马丁·斯科塞斯电影基金会,致力于筹集资金进行电影储藏工作。[4]可以想见,梅里爱早期电影的胶片在他眼里不啻是一个宝藏,而在银幕上表现梅里爱和回顾他所拍摄的电影显然对马丁,斯科塞斯来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雨果》也是马丁·斯科塞斯对3D电影的首次尝试。它获得2012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艺术指导,这五项大奖都是对影片出色视听效果的嘉奖。但相比马丁·斯科塞斯经典电影《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底层小人物,《雨果》中主要的两个人物形象,即真实的历史人物梅里爱和虚构的男孩雨果,塑造得不算很成功。本文试图比对绘本小说和电影中的梅里爱和雨果,分析《雨果》中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拟从人物对白、动作,以及外化人物形象的道具入手分析,同时结合绘本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尝试对《雨果》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做细致深入的研究。 电影语言是视听语言,也很讲究人物对白。电影对人物的塑造除了依赖演员的演技,主要通过对白和行动传达。美国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认为对白的目的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揭示有关人物的信息,毕竟每个人都有他的历史;向读者传达必要的事实和信息;建立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显得真实、自然;给你的人物以深度、有内心世界和目标;揭示故事和人物的各种冲突;揭示人物的情绪状态;对动作进行评价。”[5]可见,对白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具有很大的作用。喜欢马丁·斯科塞斯电影的观众一定记得《出租车司机》里男主角对着镜子自说自话,他连着问了三遍“你在跟我说话吗?”这句台词表现力很强,直抵男主角混乱悲哀的内心世界。给女儿细读绘本小说的马丁·斯科塞斯对主要的人物形象梅里爱和雨果的人物语言肯定已经烂熟于心,他在电影中又是如何设计对白的,很值得比对分析。 马丁·斯科塞斯深知梅里爱是颇具童心的,否则也拍不出那些极富想象力的电影。所以梅里爱和雨果的首场对手戏,基本保留了绘本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对把雨果拖到车站保安办公室去的后果,马丁·斯科塞斯设计了梅里爱的台词:“他会把你关在他那个小牢笼里,你就永远别想出来了。永远不能去学校,永远别想结婚,生跟你一样的孩子,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句台词表现出富于童心的梅里爱深谙儿童心理,他知道孩子最害怕的是什么,那个关人的小牢笼正是雨果最害怕的,马丁·斯科塞斯还为此专门安排了两分钟左右的场景,表现雨果目睹一个孤儿被抓,关进小牢笼,最后被车带走送往孤儿院的全过程。同样,梅里爱也知道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影片中的学者雷内·塔巴形容自己小时候去梅里爱的摄影棚就像到了一个从梦境中走出来的地方,一个让人着迷的城堡。正在演出的梅里爱看见这个孩子,告诉他“假如你想知道你的梦来自哪儿?就看看周围。这里就是制造梦的地方。”这段对白全部采纳自原绘本小说,马丁·斯科塞斯显然深知这是最能表现梅里爱特点的语言。 但马丁·斯科塞斯没有对绘本小说中一些表达梅里爱内心世界的语言好好推敲,影响了对人物更为细致的表现。电影开场,梅里爱缴获了雨果的笔记本,在翻动过程中说了句“见鬼(Ghosts)”。而绘本中梅里爱说:“见鬼,我知道他们最终会找到我。”[1]60这句感叹性的独白(独白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对白的一种,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颇有一种宿命的感觉,也更能表达梅里爱内心深处的失落和渴望。在雪夜,雨果执拗地跟着老人,想要回笔记本。梅里爱一路上沉默而严肃。而绘本小说中老人说:“不要用你的鞋后跟在街上发出声音,不要让我再说一次。”[1]83然后他自言自语:“我希望雪盖住所有的东西,这样所有的脚印都是静悄悄的,整个城市将很平和。”[1]83这些都是能窥见老人心灵世界的独语;进家门前,老人又固执地说了一遍:“难道你不知道你鞋跟踩地的声音会召来鬼魂?你想被鬼跟踪吗?”[1]95这句话极具梅里爱的风格,但没有在影片中表现出来,令人遗憾。梅里爱的这些独语虽然无法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但能揭示他的情绪状态,能让观众窥见其内心世界的一角。 也许是因为梅里爱是马丁·斯科塞斯很崇敬的电影前辈,妨碍了导演对他的艺术想象。当梅里爱置身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情境中,面对一个虚构的男孩说话,马丁·斯科塞斯没有设计更多的让两人对话的台词,以便更深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他无意过多地对电影前辈进行虚构叙事,他最想表达的是对梅里爱的敬意,所以花了约8分钟时间让梅里爱尽情回顾自己的电影生涯,其实也是一个早期电影的故事。在影片结尾用了约2分钟的时间剪切放映了梅里爱的10部电影,尽情表达了对梅里爱的致敬,这10分钟像梅里爱的一部小型传记片。倒是电影放映前梅里爱饱含感情地对观众们说的那段话,基本上全盘采纳了绘本小说里富于梅里爱风格的语言,让大家看到了一位善于捕捉梦想的电影先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