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克服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激发党和国家机关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中国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决定了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改革开放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阻力和障碍。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曲折而取得成功,首先取决于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改革开放扫除了思想障碍。“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① 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严峻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党和人民面前。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此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成为当务之急。其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检验标准。由理论检验理论,用方针政策检验方针政策,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断的提出并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党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重点整肃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极左”路线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文革”灾难。同时,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需要,单纯变革生产关系,片面追求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就可以很快建成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这种“急于过渡”“穷过渡”的指导思想,不仅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乃至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致使民生得不到明显改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展示。 由于争议涉及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本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不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事实上,有些人主张我们应当按既定方针办,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并提出“两个凡是”。显而易见,坚持“两个凡是”,就无法纠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就无法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面对这种情况,刚刚出来工作的邓小平就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理论界重新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并不是新鲜看法。只不过由于错误的思想路线和唯心主义的观念使之被淡忘。重新提出这个观点的重大意义在于,使我们坚持用实践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检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从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以明确前进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一旦提出,立即在全党全国引起热烈讨论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但一些人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否定压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样理论问题的讨论和争议,就成为重大政治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否定“两个凡是”的看法。这就使全党和全国摆脱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解放思想的开端,也是改革开放的先声。 解放思想的结果,我们开始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评价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特别是“文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就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明确了方向和道路。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路线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实践也证明,“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②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但是,它不可能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邓小平说,“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改革开放是前所未有的革命,要解决它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不能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寻找现成答案,也不能因为没有找到现成答案而裹足不前。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坚持用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使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世纪中期以来,我们之所以急于建成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为此不惜脱离生产力发展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搞“穷社会主义”“穷共产主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邓小平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④ 17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之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必然走向灭亡,其根本原因是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建立人的自由联合体创造条件。如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这种“社会主义”就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就难以生存。邓小平指出,“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⑤他强调,只有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建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地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