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8)02-0157-06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逐步加速。在日渐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中,根据传统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表现出了强劲的海外传播效能。但因为文化圈层的不同,这种效能也展露出明显的差异性。譬如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亚州国家,因为儒学文化、佛教传统的同一性,我国那些根据古典文学改变的电影作品广受欢迎,譬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在这些地区很早就有文本流传,当相关的影视作品被引入的时候,其观众接受度就比异质文化的欧美地区要更高“‘四大名著’在海外东西方文化圈的传播有明显的不同。东方文化圈内,日本、韩国、东南亚多国,对‘四大名著’的爱好者多,接受程度高,理解深,表现形式多样。……西方文化圈内对‘四大名著’了解较深的通常是海外汉学学者,普通民众或大众媒体大多停留在表面或者只对其某一侧面有所了解。”[1]32从“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电影近四十年的跨文化交流史来看,那些根据古典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因为文化的差异性,在欧美地区传播范围非常有限,在这一困难的历程中,值得书写的也许只有动画电影。 一、“民族性”:跨文化传播之“动能”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学派”以其锐意革新的勇气,从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包括长片和短片),这些影片震惊了世界,开启了中国电影走向西方世界的历程。笔者将1949年以来,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上获奖的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从以上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动画电影海外获奖数据的梳理,可以看出来:从1949年至今,国际电影节始终都是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广泛参赛/交流的形式,我们的民族动画电影才得以在西方视域中获得认同,并在海外逐渐传播开来。但上文的表格所传达的意义并非仅仅如此,从近70年来的获奖记录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的一些阶段性特点。 从时间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中国动画电影海外获奖的一个高潮期,刨除“文革”十年,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动画电影的获奖次数、获奖数量呈现出逐步走高的趋势:从1956年到1991年,“中国美术片有46部78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其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有44部76次,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分别有1部1次”[2]46。整个80年代,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顶点,在这十年中几乎每一年都有动画电影获奖,所获奖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早期的亚非拉第三世界联盟地区的电影节奖项,而是拓展到了欧洲、北美地区所举办的电影节。获奖动画电影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和繁多,有水墨动画、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还有将这些片类融合起来的作品,当然这和当时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基地的中国动画电影的繁荣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之后,因为计划经济时期所建立的中国动画电影生产基地的溃散,以及产业转型,随后的近二十年,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代工和批量模仿中迷失了方向。新世纪之后,中国独立动画开始出现,他们的力量在最近十年中,逐渐凸显,一些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开始获得关注。 从艺术风格的变化上看中国动画电影近70年来的发展,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虽然随着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的变迁,动画电影表达的主题和美学风格有所变化,但原创和改编始终是创作的两种重要方式。整体上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民族化”是动画电影创作的旨归和诉求,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和技术创新相关的美学风格创新以及故事题材上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改编。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古典文学”是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既囊括狭义上的传统诗歌、小说、话本,也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这些古老的文学、文化经典,经由当代视听媒介的改编,不断地被传承、传播,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记忆,携带着族群的印记,在异域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故事的重述,也同时滋养了新的视听媒介的发展和成熟。这种改编文学经典的风潮,从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上来看,最早可以追溯至万氏兄弟,正是基于对《西游记》的改编,才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影片完成之后,不但在国内放映盛况空前,在新加坡、印尼也广受欢迎,甚至传播到日本,观者甚众,但因其过于浓烈的抗日情绪,后被日本政府禁映。[2]44这部影片从故事改编到美学风格的创新上,都为此后动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在故事叙事和技术创新上,传统文学改编和美学形式的民族化风格,就成为动画电影制作的一条重要思路。 二、古典文学改编:中国故事的“通约性” 在上文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获奖较多、影响较大的动画电影(包括长片和短片),不少都是源自于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这种改编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改编,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西游记》的改编。颜慧、索亚斌在其《中国动画电影史》一书的附录三《中国动画电影作品年表》中,辑录了1941-2005年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动画作品有:《铁扇公主》、《火焰山》、《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上、下集)、《丁丁战猴王》、《人参果》、《小八戒》、《金猴降妖》、《小悟空》、《西游漫记》、《小孙悟空》、《西游记》(52集系列动画)12部之多[3],显示了这部明代神魔小说在二次元动画改编中的独特魅力。在这些改编的作品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和《人参果》以其优秀的制作品质和浓郁的民族化风格在海内外广获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