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4-0019-05 我国高职教育举办时间并不长,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更是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通过两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引导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改革。应该说,政策引导、外部推动,是高职教育二十多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高职院校又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这样一个大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不能形成只靠外力推动的路径依赖,而是要不断激发内部动力来推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所有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从当前实践来看,无论是从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导向出发,还是从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高职院校都亟待在专业层面建立完善内部评估工作机制,并藉此推进“诊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一、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内涵界定与功能定位 (一)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内涵界定 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8)认为,专业评估(specialty evaluation)是对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各种专业的教育质量的评估,是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实现自我调节、激发专业办学活力和增强竞争意识,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并指出要从教育训练水平、培养条件、管理工作、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水平、毕业生工作学习状况等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1]。倪小敏则认为,成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政府和社会三个维度质量保障的有机融合。而专业评估的本质特征就是来自社会维度的质量保障[2]。应该说,这两种关于专业评估较为典型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从政府或社会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一个外部视角。 而本文所讨论的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则是指学校基于内部视角针对本校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自我检视与自我评价。它既是学校为推进内涵建设而实施的一种管理行为,也是学校为保障专业建设质量而采取的一项质量控制措施。不难看出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内部视角,二是学校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部专业评估可以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健全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举措。虽然荣莉等学者通过文献和政策梳理指出专业评估和专业诊改在理论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坐标、内容、程序、结论运用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3],但为讨论方便,本文在这里仍采用内部专业评估的表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做探讨都在笔者清晰确定的框架下进行。 (二)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功能定位 就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目标而言,就是要发挥专业评估的功能与作用,按照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和教学资源等要素,分类分级推进专业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控机制[4]。对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功能定位,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予以认识和理解。 首先,内部专业评估是对办学定位的自我把脉。在已经开展的两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多的是从学校办学宏观层面来看学校办学定位问题,并没有细化到专业层面。学校的办学定位最终需要落实到专业上。政策层面反复要求的要建立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不能简单依靠拍脑袋决策,必须有充分的论证,形成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内部专业评估是对学校办学定位的一种自我诊断和自我纠偏。 其次,内部专业评估是办学资源配置的优化依据。办学资源配置,始终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容易造成不和谐局面的重要问题。能否科学、有效、合理地配置办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高校发展的态势与走向。对所有专业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内部评估机制,一方面可以对学校层面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成效进行检查和验证,另一方面也是对今后一段时期办学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再次,内部专业评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对高职院校进行的两轮评估更多的是从学校办学层面进行的,并未深入到具体的专业和课程。从笔者通过访谈调研的情况看,虽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在很多学校深入人心且对内涵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成效,但在评估中更多在于整理结果性的支撑材料而对一线教师和教学行为的关注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内部专业评估作为学校自身为了提升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抓手,可以更关注过程性,更突出对专业建设本身的观察和考量,从而更方便更直接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机制性保障。 第四,内部专业评估是学校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随着高职院校章程制度的全面实施,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步伐正逐步加快。在高职院校中,如何结合实际,赋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学校改革发展的话语权和参与权,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然会成为有效建立并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抓手。而这在大力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今天,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目标导向与指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