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推动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进步,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导向,合理调整国家权力结构,改革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一、坚持正确导向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朝哪个方向发展,要实现什么目标,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一些人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为名阻碍改革,而有些人或明或暗主张以西方政治体制模式为改革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邓小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模式,他指出传统社会主义的诸多弊端,主张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为了引导政治体制改革,他提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标准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其思想可以概括为: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国家政局稳定,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① 第一,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政局混乱,国家贫弱,人民遭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②因此,保持政局稳定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导向,也是衡量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改革必须实现社会稳定,而不能引起社会动荡混乱。改革也是革命,要革除旧体制的弊端,废除不合理的旧制度,建立健全新制度。要改革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这势必引发新旧体制的矛盾,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影响一些人职务升迁和切身利益,甚至会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稳定以及各项工作的效率。因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积极稳妥原则,不急躁冒进、不急于求成;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既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又充分考虑各种困难,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稳步推进,时刻保持政局和社会稳定。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是政局稳定的前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政治体制的基础,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和运行体制机制。政治制度动摇乃至崩溃,政治体制改革也就失去实际意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是,始终坚持和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不是根本改变这些政治制度,而是不断完善这些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成功。 第二,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标。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难以贯彻。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我们在农村普遍建立了人民公社和政社合一的体制,用行政干预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剥夺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我们长期解决不了吃饭问题。随着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迅速建立健全,中央做出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决定,撤社建乡,在全国普遍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府不再干预农民的生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迅速增加,短短几年就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吃饭问题。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什么却没有搞清楚,苏联实行过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搞工商业全盘国有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结果是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长期停滞。中国学苏联也搞全盘人民公社化,结果同苏联大同小异。事实证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必须与本国具体国情相适应。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导向。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容许中小企业个人承包,也容许大中型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实行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同时,鼓励和支持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与上述改革相适应,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及时进行改革。宪法规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第三,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活力。为了增强党和国家机构活力,我们不断深化机构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减少重叠的机构,合并职能相同和相近的机构,以保持党和国家机构充满活力。我们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人浮于事、工作拖拉的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坚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增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活力,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我们坚持不懈地深化机构改革,推进简政放权。 为了增强党和国家机构活力,我们坚持推进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实现干部的年轻化,是干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文革”后,我们通过建立顾问委员会的过渡性制度安排,使年事已高的老干部退居二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干部退休制度和任期制。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提出,废除干部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这都为青年干部的提拔任用创造了必要条件,为增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活力奠定了基础。此后,我们坚持推进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完善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推荐、任用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保持干部队伍的廉政勤政和旺盛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和明显优势,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正常运转、充满活力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