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8.06.003 引用格式:叶萌,祝合良.标准化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8(6):25-36.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06-0025-12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标准化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扩散、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逐渐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当前,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动脉产业,正处在由粗放式发展传统物流向集约化发展现代物流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个转型发展过程中,物流业对技术进步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依赖也越来越强,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其业态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而作为技术进步产物的标准和标准化建设也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对物流业而言,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开展物流活动的技术依据,是物流活动合理、高效运行的前提,是开拓国际物流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物流标准化水平代表着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是推动物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可以规范物流活动中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物流市场秩序,是推动物流业向信息化、集约化发展进而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与物流效率、提升物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2016年12月22日,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国内贸易流通标准化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就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构建物流标准体系等提出了相关任务和重点工程,为提高整个物流业的标准化水平指明了发展方向,更加充分地说明了标准化对物流业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多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物流业主管部门、相关协会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推动下,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与阶段性成果。一方面,物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定与修订工作有序推进,标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已经颁布的现行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共计1013项,内容分为基础类标准、公共类标准、专业类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导性标准等四大类,涉及安全生产、包装、船舶、新闻出版、公共安全、化工、环境保护、机械、交通、粮食、林业、民用航空、农业、轻工、汽车、商业、水产、电子、商品检验、石油天然气、铁道、物资管理、兵工民品、烟草、医药、邮政等26个领域。另一方面,物流标准宣传贯彻实施成效持续凸显,标准化机制不断完善,标准服务物流业转型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对物流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除编制《物流标准目录手册》等物流标准宣传贯彻材料外,物流业主管部门、相关协会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通过新闻宣传、标准解读、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总结和交流标准实施经验。特别是通过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进一步提高物流配送环节标准应用水平,使试点城市企业平均物流作业效率提高两倍以上,货运量提高近80%,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下降2%。然而,尽管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物流标准有效供给不足、部分领域标准缺口大、物流标准制定与修订进度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与行业发展需要、物流管理类标准比重不高、物流企业自主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部门标准应用尚不普及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标准化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地为物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服务。 为此,本文以物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测算标准化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物流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依据,并引起物流业内部以及社会各界对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推进物流标准化相关工作。 二、标准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从理论层面已有定论,即标准化可以在推动技术创新、规范并改善经济运行秩序和质量、协调分工并提高效率、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近年来,学术界更多关注标准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德国标准化学会(DIN)的伊翁米塔格(Jungmittag A)等[1]在研究1960—1996年间标准化对德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标准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9%;英国贸易工业部(DTI)的坦普尔(Temple P)等[2]在研究1948—2002年间标准化对英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标准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3%。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标准化机构也先后开展了标准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研究。其中,澳大利亚标准局(SA)在研究1962—2003年间标准化对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标准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8%;加拿大标准协会(CSA)在研究1981—2004年间标准化对加拿大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标准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2%;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在研究1950—2007年间标准化对法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标准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8%。[3]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刘振刚[4]研究发现,1990—2002年间标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8%;于欣丽[5]研究发现,1978—2007年间技术标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79%;侯俊军等[6]在研究1985—2007年间标准化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标准存量每提高1%,湖南省的GDP增长约0.46%;陈阳等[7]在研究1996—2006年间标准化对我国汽车产业产出的影响时发现,有效标准存量每提高1%,汽车产业实际工业增加值提高0.243%;梁小珍等[8]在研究1978—2006年间工程建设标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工程建设标准存量每增加1%,GDP会增加0.22%;胡彩梅等[9]在研究1985—2007年间技术标准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技术标准存量每变动1%,代表产出量的GDP正向变动约0.52%;周宏等[10]在研究2001—2008年间我国74个农业示范县实施标准化的经济效果时发现,农业标准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赵树宽等[11]在研究1985—2008年间技术标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技术标准化水平每提高1%,会引起经济增长约0.23%;任坤秀[12]在研究1990—2009年间我国国家标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国家标准存量每提高1%,我国GDP增长6%;郭政等[13]通过对我国七个省市763家服务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2010年服务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04%;孙秋碧等[14]在研究1985—2010年间标准化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及三次产业的影响时发现,有效标准存量每增长1%,推动整体经济增长0.28%~0.42%,推动三次产业分别增长0.62%、0.76%和0.27%;赖明发等[15]在研究1985—2011年间标准化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得出了与孙秋碧等[14]一样的结论;毕红毅等[16]在研究1995—2012年间标准化对山东省电子通信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标准存量每变动1%,产出变动约0.37%;郭璟坤等[17]研究1987—2013年间标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时发现,标准存量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8%;商黎等[18]在研究1997—2014年间标准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发现,经济增长每增加1%,标准化的贡献率约为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