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秋高气爽时节,记者踏进河北安国职教中心校园,一股中草药香扑面而来,实验田里几十个品种中草药形态各异,绿紫红黄,而这里的办学硕果也正像这生机盎然的实验园一样,向世人展示着职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 安国素有“东方药都”之誉,全市有1/3的农户从事药材业。1991年职教中心成立之后,特设医药专业,近年来共培养2153人。毕业生们搞种植、办药厂,上塞北、下江南搞营销,成为安国药业中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生力军;职教中心还成立了研究所,上挂北京中医大学,建立了安国最有权威的药检室,为校内教学及全市药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校办厂“翁氏保健制品厂”,去年创利税140万元,已成为安国骨干企业之一;校研究所攻克的中药黄芪不能重茬项目,一年可为群众增收上百万…… “这就叫‘一校一所兴一业’。”保定市教委主任陈新湛说,就是职业学校集中优势,上挂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建立起为本地主要产业发展服务的研究所,带动全县科技兴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像安国这样“一校一所兴一业”的职教中心,在保定全市已经遍地开花,容城的服装、定州的建筑、曲阳的雕刻、涿州的服务业等,均是发挥职教优势,使职教与经济紧密结合而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保定市委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对职教提出深化改革、灵活办学、抓住重点、办出特色、提高效益的要求,市教委积极策划,加强统筹,把握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需要,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根据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立不同特色的职业学校。10年共培养各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3.8万余人,近年累计投入2.48亿元,全市22个县都建起了高标准的综合性职教中心,其中国家重点职高4所、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8所。 保定市教委领导认为,职教为经济建设服务,就要多快好省地培养大量合格的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一线劳动者。他们开展了“百校帮建百乡村”活动,响亮提出“智力扶贫”。1995年初,组织市直属大中专学校、职教中心等近百所学校,与8个山区县的几十个贫困乡实行了对口帮建:学校把知识传授给农民,知识变成了财富;农民又把生产的农副产品直销到学校,解决学校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问题。教促富、富促教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各职教中心免费招收贫困乡村30岁以下的在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技术培训,实施“双五”工程,即专门培训贫困乡村500名青年,以带动500户家庭尽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