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改革开放使苏州市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苏州市地处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紧靠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上海,直接接受了上海浦东开发的辐射效应;中新合作建设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启动和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等,给苏州带来了独特的历史机遇。苏州市不失时机地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加快发展,锐意改革,开拓奋进,建成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四周山水”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科教兴市”的成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特点是“高”、“新”、“外”,即在外向型经济带动下,建成大批新企业,引进新设备及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此相呼应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高职”岗位,即由高技术设备直接产生的岗位;经科技发展和渗透使技能要求高延化和多层化的岗位;由涉外型和复合型业务工作需要产生的新岗位等等。这些第一线的岗位要求更高的智能和技能,并具有足够的理论含量。这些岗位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已不能胜任,必须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苏州市人才规划指出,地方高校要扩大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未来五年中为全市输送大专以上毕业生6万人,高级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要从0.7%提高到10%。 发展高职教育是学校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地方成人高等学校,应该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己任,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各类紧缺人才。几年来,我们积极进行高职教育的改革和试点,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学校定位,坚定不移地走高职之路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苏州市适逢“天时”,占尽“地利”,经济和社会都得到高速度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电大应当怎么办,这个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通过广泛讨论和研究,全校上下转变了观念,就学校定位在高职教育的范畴达成了共识:我们是一所地方成人高校,我们的任务就是为经济建设进一步创造“人和”,即大力培养人才资源。我们要牢牢树立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增强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即适应苏州市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所需的高职人才,把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学校九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同时,我们深入教学领域抓管理、促改革,勇于实践,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能力素质、职业道德为质量目标,主要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我们充分利用电大、职工大联合办学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发挥联合体内各局职工大学的行业特色,发挥各县(市)电大发校深入乡镇农村办学的优势,形成覆盖苏州市城乡及各行业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力争在2000年把学校办成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心。 二、抓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试点,探索高职之路 我校职工大学在试点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培养急需人才;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生产骨干。我们最初开设的家电专业,就是考虑到当时家电工业发展迅速,而社会上维修力量薄弱,以及在大量发展的家电行业中,工人技术素质差,生产线上缺乏骨干力量,影响产品质量的实际而开设的,主要培养具有大专学历和理论水平的维修人员和生产线上的工艺人员。计算机应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商业财会专业,也都是针对成人高考中(3+2)考试入学的学生开设的高职专业。1995年起在电大普专班招收了中专应届毕业生,进行普专学历班的高职试点,目前只有一个财会专业,以后将扩大专业面。 2.确定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齐头并进。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列出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和技能能力结构。如对家电专业的能力结构确定为:电气装配能力、家电维修能力、生产工艺编制能力等;在计算机专业中能力结构为:计算机装配和调试能力、键盘操作和文字处理能力、常用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故障排除能力、单片机应用能力等;在财会专业中能力结构为:计算技术能力、会计实务能力、财务决策与分析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等。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以技能能力为目标,制定与教学计划并行的能力训练计划。 3.以工厂为依托,走产教结合道路。高职教育对社会有很强的依赖性,必须依靠社会,通过厂校挂钩来实现培养目标。我们积极落实工厂作为实习基地,聘请工厂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到工厂顶岗工作,以此来适应高职岗位要求。我们还和有关工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达成共识,工厂把我们的学生实习列入他们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形成惯例。 4.增设岗位考核,实现“双证”毕业。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大专层次专业理论的同时,掌握该专业相关的岗位群的实际技能,但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考核衡量的标准。为此,我们学校为有关专业的毕业生组织各种岗位合格证书的考核,如家电维修合格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和会计岗位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等,分别是家电专业、财会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大专学历证书外的第二证书,可体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动手能力。 5.抓教材建设和大纲建设。组织教师编写了试点专业的高职教育课程大纲和部分教学资料。 三、加大投入,努力开拓,创造高职教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