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对企业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术素质的提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劳动者的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职业技术教育来完成。因此,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结构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一、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结构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育结构是由经济技术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鉴于我国一些企业劳动者技术等级与实际技术水平有差距,掌握的工程技术单一,缺乏技术熟练工人的实际,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培养过硬的生产技术能手,势在必行。 1.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重心应放在生产实习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能的劳动者和一专多能式的“多面手”,而不是工程技术专家,这就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应是生产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熟悉机械设备性能,掌握操作技术,培养劳动观念和质量意识。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不会到会,由不精确到精确,直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目前,一部分企业的技工学校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偏难,生产操作实践教学偏少。学生毕业时考不倒,问不倒,到了实践中做不到,不能上岗操作,这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的教学有关。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德国企业的工人基本功过硬,动手能力强,技术全面。他们由培训工人的锉刀、榔头、焊枪的使用开始,直至掌握该企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还要会使用电脑,进行一般的软件设计。他们十分重视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的第一年,每个人就要独立制做一件小设备,对实际运行的生产设备会拆卸、安装、调试,结业时,要经过行业统一组织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我国的一些企业技校应在这方面加强改革,强化技能训练,要以贯彻《工人技术考核条例》为契机,公正地重新评定技术等级,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出来的工人是名副其实的“能工巧匠”。 2.职业技术教育应采用新观念和新科技改善办学条件,适用新教材和新设备优化教学手段,使技工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 职业技术教育条件和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培养劳动者的质量,也反映和显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定水准。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应为现实生产服务,并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企业的技工学校不仅仅是培养现时技术工人的基地,而且也应成为传授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摇篮。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人进行技术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技能的训练,抓好文化补习,提高基础文化理论知识,在巩固提高一专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工人逐步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并储备一定的超前知识和技能。那么,技术教材就应贯彻以“双基”为基础,以“双先”为方向的原则。以“双基”为基础就是要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双先”为方向就是传授一定的先进知识和先进技能,强化时代特色。在实习教学的设备上,要采用企业现行普遍使用的机械设备,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以便于传授最先进的技术。目前,一些企业的技工学校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材陈旧,设备落后,不能适应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部分企业的技工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例如:在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一统天下的今天,某些学校还在进行蒸汽机教学,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种缺憾。二是理论教学与实习设备脱节过大。比如,行走机械讲的是液压传动,实习用的却是钢丝绳传动系统;电子专业讲的是集成电路、晶体管,而实习用的却是廉价且多已属报废牌号的电子管。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势必有与发达国家拉大距离的危险。因此,在突出专业实习中,切实用全新科技改善实习条件,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和技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建立实习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机制。 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中学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职业技术学校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实习,掌握操作技能,这就需要有进行实习教学的专门场所——实习工厂,实习工厂的设备机械既要有企业普遍使用的机械设备,又要有一部分先进设备。如果将这些设备仅仅用来教学,则白白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是对经济规律的一种违背。因此,把实习教学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技术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趋势,而且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把实习教学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可以自筹经费,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生产经营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为学校增添设备,改善条件,扩大规模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把实习教学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优势,减少浪费。第三,由于实习教学和生产经营的密切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既为企业输送懂技术,会管理的全面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又能走出一条“以厂养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二、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已使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发生倾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及时培训出合格的技术工人,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实习教学比重,改善实习条件,优化外部环境。然而,从目前一些企业的学校实际情况来看,不容乐观。 首先表现为办学意识不强,投资不够。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使一些企业领导者在认识上存在偏颇,把职业技术教育仅仅看作是安排就业的桥梁,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合格人才,则考虑不多。如遇企业资金困难,效益不好,就无暇顾及职业技术教育了,搞短期化行为,急功近利。这样,教育投资明显匮乏,教学条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师资条件每况愈下,职业技术教育难免流于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受企业的欢迎,而这又迫使企业领导对职教培养的学生“另眼相看”,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不断减少。由此就更加不重视教育投资,使职业技术教育处于恶性循环中。 其次是实习难问题仍然困扰着学校的技能教学。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本技能掌握生产操作技能的综合锻炼阶段,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可以全面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在实习中,有些专业的技能训练适合在学校内建立实习场地,进行课堂化集中培训,这样可以做到基本功训练标准化、规范化、培训效率高,能用较短时间内达到基本熟练程度。如钳工、电工、车工、修理工等都可在校内实习工厂进行。但从一些企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校内实习工厂设备缺,工具少,无法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更谈不上实习生产化了。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而象施工机械驾驶等一些专业就不可能在校内建立实习场,只能到施工生产第一线去进行生产实习,别无它路,这种实习方法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