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要素在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习近平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与精髓,决定着我国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文化软实力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内容,先进的传播手段以及强大的传播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的“平等”等价值观念,在当时的欧洲,“在大多数人看来,它在原则上是不言而喻的,这不是由于它具有公理的性质,而是由于18世纪的思想的传播”[2]。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努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知、认可与认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理论考量 当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既必要又紧迫,是回应国内外各种误解、抵制西方核心价值观侵入和渗透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文化凝聚力的需要,是争夺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提高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1.回应各种错误认识,抵制西方价值观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同我们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的,是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相契合的,是立足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具有中国特色。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提出伊始即遭到了误解。误解之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西方文明的框架中去解读——认为“十八大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普世价值’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着中共在理念上开始向现代社会靠拢”,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在这些人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理念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复制与翻版。这种认识是西方文明逻辑推演的结果,是西方文明中心论与西方文化优越感的具体表现。误解之二,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关,而是在于对西方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学习模仿。这种认识无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为继续向中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渗透寻找理由和借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取得物质文明主导地位后,便想尽一切办法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以及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确证为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努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销与推广。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于西方价值观的推销无疑是不利的,故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千方百计地诋毁和抹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发展的实践道路,如果没有中国价值的支撑,就没有民族的脊梁。中国道路不能转化为中国价值,就不能成为自主自强的民族复兴之路。”[5]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对于回应各种错误认识、抵制西方价值观的输入与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文化凝聚力 当前,价值观的冲突与较量成为文化与意识形态斗争和冲突的焦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国与国的地域界限,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已经成为新常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进入国际舞台伊始,就总是以美国的制度、人权和价值观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总是把向全世界推行这种制度、人权和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天定使命”[6]。冷战结束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与遏制,反而变本加厉而且更加隐蔽地进行意识形态斗争。西方发达国家依托高科技、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借助西方强势话语西化、分化我国,巧妙包装西式文化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与渗透,鼓吹西方的“普世价值”,企图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或“颜色革命”。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推销西方价值观,对国内外的华人、华侨以及中国留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深度影响,使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个人主义价值准则到处开花,“市场化”“私有化”“民主化”“自由化”等价值观念几乎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另一方面,我国思想理论界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以致对错误思潮以及有害信息的不断衍生与泛滥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和应有的抵抗力。一些学者虽看透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真实目的,却以我国实力不足为由而默不作声,还美其名曰“韬光养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西方价值观不断挤压和蚕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淡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弱化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及时发出中国声音,是维护我国国家文化、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文化凝聚力的现实需要。 3.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掌握了话语就掌握了权力。[7]话语产生权力的关键,在于话语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可与认同,没有价值观支撑的话语,其影响力与控制力必将苍白无力。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国际话语权一直被西方国家所掌握,世界上的是非曲直都由他们判断,符合西方标准的就是主流,就代表文明与进步,反之,便是“流氓国家”“邪恶国家”“独裁国家”。“现代化”“全球化”“民主”“人权”“普世价值”“诺贝尔奖”“好莱坞”等都属于西方话语体系,我国的部分学者更是“唯洋是举”“唯洋是从”,陷入西方话语和逻辑圈套,有意、无意地传播西方价值观。我国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还较弱。所以,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打造中国话语体系,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打破现有国际话语体系格局,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