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既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也是中国电影萌芽的基本样式。但自改革开放以后,戏曲电影走向低谷:1989年产2部,1990年产2部,1991年产1部,1992年产0部,到2000年,戏曲电影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2部。至2008年戏曲电影产量虽然大幅增加,达到11部,但只有2部是通过电影系统发行的;2009年产量继续增加,达到13部,但仍然只有3部是通过电影系统发行的。戏曲电影的运作方向是“舞台电影化”,它的核心仍然是戏曲。有很多戏曲电影质量很高,却在院线得不到黄金时段的排片,甚至没有任何排片,而观众接受渠道比较单一,所以更没有机会去发掘更多的潜在观众,观众口碑传播效果不佳。这与戏曲电影的本体有关,戏曲艺术的式微直接影响了戏曲电影的传播。①以2011年的豫剧电影《清风亭》为例,它作为中国戏曲电影的一次探索打入电影院线,在新疆首府奥斯卡国际影城首映,尽管该片主创人员为此专门来新疆宣传,最终也未能挽救该片电影票房颓势——首周日票房不足万元。②然而,在戏曲“唱衰”的大背景下,电影中的戏曲元素却不见式微,这种现象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戏曲元素丰富了电影的“语库”和“法库”,强化了电影的视听感受和表意功能。探讨电影中戏曲元素的存在形态,其意义既关乎电影的创作,也关乎戏曲艺术的传承。 一、戏曲义位:化整为零的符号 “义位”原指语义系统中能独立存在的基本语义单位。戏曲元素的义位主要是一些基本的视听元素,例如脸谱、服饰、声腔、乐曲等。这些元素源于生活中视听形象的抽象与夸大,焦隐菊称其为“(程式)单元”,具有“符号性”,它们使“中国戏曲具有图解性。”③其运用遵循戏曲的程式规律。戏曲理论家阿甲在长期研究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戏曲程式的五个特性,即:夸张性、规范性、灵活性、鲜明性、相对稳定性④。他关于程式的最终判断间接地肯定了程式的符号性。在电影中,符号性的戏曲义位(程式单元)融入画面和声音,参与电影的表意过程,具有直观的定义作用。 1、戏曲脸谱 戏曲脸谱定义人物性格或身份,多运用于动画电影当中,例如《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中的孙悟空及猴群的面部设计均参照京剧猴戏的“象形脸”设计,体现了它们灵动可爱的性格特征。《天书奇谈》(1983)中,知县面部设计与丑角蒋干的脸谱类似,体现角色愚蠢、吝啬、滑稽的特点。电影中的脸谱往往以面具的形式出现,例如《A计划》(1983)中,马如龙和卓一飞抢劫时佩戴了“歪脸”与“元宝脸”的面具。这两种脸谱往往用于地位不高的人物,如牙将、中军、贼盗、恶奴等,既符合他们剧中的盗贼身份,也预示着他们将要引发的荒唐后果。《九品芝麻官》(1994)中,十三叔从脸谱摊位顺走“花元宝脸”面具佩戴,这个脸谱对应着十三叔备受欺辱的境遇。 2、戏曲服饰 戏曲服饰与脸谱有着相似的功能。《青蛇》(1993)中,白素贞和小青穿着京剧青衣的服饰,即是两人刚烈性格的外在表现,也暗示着她们的悲剧命运。《唐伯虎点秋香》(1993)中,唐伯虎在决战前换下了仆人的青褶子、黑罗帽,换上了短打武生的白罗帽、白箭衣和白抱衣,顿生英雄气象。《西游降魔篇》(2013)中,孙悟空服饰参照长靠武生,与他矮小的身材构成反差,暗示其貌不扬的外表下的强大破坏力。 3、戏曲声腔 不同的方言产生了不同的声腔,方言与音乐结合创造了声腔艺术。⑤戏曲声腔中的方言因素,通过定位地域,塑造类似这一区域的环境氛围或人物性格。例如《秋菊打官司》(1992)中,每当秋菊踏上“讨说法”的路途,都会响起秦腔小调“哎,走喂!”,以此塑造西北女人倔强不屈的性格。《花样年华》(2000)中穿插了多种戏曲唱段作为背景音乐,包括京剧《桑园寄子》和《四郎探母》,粤剧《西厢记》、越剧《情探》、评弹《妆台报喜》。多种声腔在影片中交融,呈现出“收音机时代”(60年代)香港多元文化的独特韵味,也是那个时代“发乎情,止乎礼”的文化传统,对周慕云和苏丽珍的爱情追求起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高兴》(2009)的故事发在陕西,欢快明朗的欢音腔(秦腔声腔体系之一)出现在电影中的多个歌舞唱段中,体现出陕西人开朗阔达的性格特征。 4、戏曲器乐 戏曲器乐也有一定地域性,但它的节奏性更为鲜明,常用来定义影片的节奏。文场音乐多用于电影的感情戏,如《东成西就》(1993)中段王爷和黄药师的歌舞段落、《天下无双》(2002)中李一龙和长公主的对唱段落,分别运用了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渔家住在水中央》、《江山美人》中的《扮皇帝》这两段曲调。黄梅戏以明快抒情、真实活泼见长,影片中的角色借这种轻快的节奏谈情说爱。武场音乐多用于电影的打戏,如《卧虎藏龙》(2000)中俞秀莲和玉蛟龙在房顶的追逐打斗,《英雄》(2002)中无名和长空在雨亭的对搏,都借助了紧密的鼓点应和激烈的武打场面。 程式符号本质上是视听符号,它含义鲜明,有着稳定而灵活的使用规则。电影吸收戏曲程式符号,既增强了电影表意的精确性,又增添了影片观感的写意趣味。为了保持影片风格的和谐统一,一部电影中一般出现两、三种戏曲程式符号;在更多的影片里,多种戏曲单元组成了戏曲片段,在符号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情节功能。 二、戏曲片段:藕断丝连的互文 电影中的戏曲片段有着较为完整的戏曲观感,其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可以强化或代替电影情节,构成戏曲文本与电影文本的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