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从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笔者有幸四度飞赴改革前沿地带浙江宁波,为该市党政干部、国企和民企的领军人讲授当前宏观经济动向与解读政策精神。每次演讲后都遇有大量很好的提问,令笔者对前沿地带的经济脉动能有较切身踏实的把握。同期,笔者也曾三赴广东深圳一带,此外还在中国商务部和北京统计局等部门做过演讲与答问。诸多来自当前改革实践的理论困惑,显然提出了挑战、提供了启迪。现将数百个问题归成本文的11个,并将自己的探索与心得整理成文,以抛砖引玉。希望能大致展现改革开放40年这一伟大时间截面的理论内涵,也希望能透视各经济侧面的来龙去脉,以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如何看待2018年经济走势? 2017年中国经济获得了喜人的超预期业绩。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18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①中国经济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加速!在此之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经济组织也纷纷上调了2017年、2018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如,世界银行2018年1月9日发布的《2018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17年、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上调0.3和0.1个百分点。②201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应该说会有一些困难,目前多数预测都表明很难好于2017年。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当属刘世锦提出的“宏观经济可能逐步进入大L型加小W型的运行轨道”。③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数据则显示,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即使被上调之后也只有6.4%。这是因为,投资中的房地产拐点性调整正在深化,(准)公共品产业(如民生产业、绿色产业等)的投资增长所存在的瓶颈和阻力在加大,新的增长点很多,但却都需要形成新的增长模式。提振准公共品产业和事业性成就,政府挺身而出无疑更加必须,但必须配备足够的资金与补贴,或有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否则民营投资严重下滑的情况恐难以扭转。 经济形势很好并不意味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消失,努力得来的成就实质上只是出色地抵消了这些压力。“稳字当头”“稳中向好”“稳中求进”④等提法,无疑说明了中国政府的清醒、稳健与明智。全面经济扩张的到来,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积蓄能量与创造条件。⑤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粗放增长所留下的后遗症和各种隐患的严重程度非同寻常。例如,产能过剩,曾几何时,规模以上企业的开工率仅为78%,三分之一的企业的开工率仅为70%,煤炭钢铁、房地产建材等企业,有的过剩率竟高达40%!2017年能取得上述优异的成绩单,实在是竭尽所能、难能可贵。这其中,“一带一路”建设缓释过剩产能的作用可谓特别显著。例如,钢铁产业在房地产下行之后的过剩率曾高达40%。而经过一年多的去产能去库存之后,钢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10亿吨增长到了11亿吨。而同期世界钢铁期货市场上中国钢材的价格仍然在看好。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挑战与前景?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富创建最具眼光的战略举措。上述产能过剩的化解,可行的上策当属向国际市场空间锐意拓展,以便稀释和输出30%左右的过剩产能,进而为推进和落实“十三五”规划创造从容的产能环境。否则,若让19万个开工率严重不足只能靠借新还旧的企业统统破产、工人统统失业,则整个社会的稳定势必要成为很大的问题。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之后,国际社会出现了“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疑虑和误解。其实,中国的资本输出(且借用一下)与老牌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已有本质区别。⑥中国输出的是生产能力而不仅是消费品,更不是其他“劣品”。而这正是接受国迫切需要并翘首以盼的。“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注脚应在于此。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开始酝酿其替代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难道这不说明:他们的觉悟比中国晚了一步? “一带一路”建设当然充满挑战,甚至可以说需要中国奋不顾身披荆斩棘。小国穷国的生存之道,往往都是“精打细算”甚至不无“耍赖奸诈”;利用大国博弈竭力左右逢源的企图应该说随时可能出现。而大国强国对中国崛起的阻碍与打压之心,恐怕是路人皆知、防不胜防!2015年英国不顾美国伙伴的侧目而领头前来参与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应该说是中国外交战略和执政魅力的成功写照。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北京峰会后,与中国签订国际经营合同的国家已经超过65个,大大超过了当初所预计的29个。截止到2017年,全世界八大超级工程,中国已经拿下了其中的六大,剩余两大也是势在必成。这包括地处美国后院的尼加拉瓜运河。巴拿马与中国台湾的断交,其总统2017年11月历史性首次访华签约,是否能体现着该运河项目势在必成的风向?“一带一路”建设捷报频传的重要原因,还来自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被利用得出神入化。高铁、核能方面,中国的优势可谓全世界领先。至于未来最终的成功,当然还应取决于工程上马之后的管理运作和分配机制的到位。这方面的挑战当然不可等闲,迫切要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乃至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诚信传递”和“代理忠诚”等领域的助力。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杭州的四度召开,贵州大数据中心两度成功举办国际大数据论坛,都体现中国政府的全球眼光和重视先进技术手段的智慧。 如何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由来、风险与前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借鉴供应经济学(supply side economics)又结合中国国情发扬光大的概念。1980年里根上台前后所推出的振兴经济的口号就是推动供应经济改革。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是拉弗曲线:减税越多、投资产出越多,进而税源越充裕,镜像是财政赤字将会减少。供应经济学是反思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物。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曾遭遇十多年的经济停滞膨胀的经济病。病因在于凯恩斯经济政策刺激拉上需求的副作用的长期累积。凯恩斯经济学重视的是短期经济需求一侧,而供应经济学则重视中长期经济的供应一侧,也即鼓励投资、提高效率和提振实体经济。产品丰裕了、就业和通货膨胀等顽疾便都将自动化解。里根政府8年任期加上后来的老布什政府4年任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终于开始享受到供应改革的成果。克林顿政府执政以来近20年的美国经济的增长一直都是主旋律,而“9·11”和次贷危机只是少许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