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8)02-0044-07 艺术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的潜移默化功能塑造的是灵魂和人格,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说艺术家和思想家的任务是要“编造出”本阶级的“思想和幻想”[1]43。而对于当下的中国文艺来说,不仅要“编造”,更为重要的是要规范和引领一代人的“思想和幻想”,且迫在眉睫。因为当下大部分受众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年轻人,中国的未来靠他们来支撑。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年轻一代越来越疏离传统的纸质读物,而热衷于影像媒介,影像媒介在寓教于乐中承载着弘扬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传统的重任,它甚至比国家意识形态直接出场更能收潜移默化之功效。 1920年代创立的“明星影片公司”在其《组织缘起》中开宗明义说,电影“与国民道德实业发展有莫大关系”,“可以补家庭教育暨学校教育之不及”[2]。“影戏事业不是投机事业,制片公司不是交易所,影片也不是涨落无定的股票”[3]83。“有价值的影片,必有主义,无主义,即成为空无所有的东西”[4]。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或以朴素的人道主义表现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切,或以“问题”为中心,探讨人生,针砭时弊。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积极投身到抗战救亡的时代洪流中。战后,一大批银幕佳作以其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深刻的心灵剖析和对银幕语言的大胆创新,完成了对时代的忠实纪录。“十七年”电影那种高与天齐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至今还让人热血沸腾,尽管其浓厚的意识形态在“文革”中走向了它的反面。新时期,老、中、青三代电影人各放异彩,共同打造出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并实现了与世界电影的接轨。世纪末的第六代电影虽然呈现给我们的表面上看是颓废、迷茫、病态的青春景观和边缘人的灰暗人生,缺少那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光芒的烛照,既然没有新的价值可以凭靠,就将旧的价值彻底地“撕破给人看”;既然没有崇高的人生版本可以仿效,就让这迷茫的人生在堕落中沉沦。但仔细考察,隐藏在这些电影后面的价值尺度却是正面的,它们表现的是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坍塌而新的价值观还未建立起来的一代年轻人“醒后无路可走”的心灵困境,比“仍在铁屋子里沉酣”的高歌猛进向前跨出了一大步。正是有了它们,从前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坛偶像变成了踩在脚下的纸人纸马,它们从另一面推动了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浪潮。新世纪以来,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电影虽然进一步分化、裂变,但它们努力开拓新的表现领域,不断拓展其创作的内涵与外延,带来了中国电影的多元与繁荣局面。 近些年,一批新生代导演开始登台,他们或通过讽刺喜剧去表现社会的荒诞和人性的变态,如《驴得水》;或以“不撒谎的镜头”去表现生活在社会褶皱里的普通人、边缘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灵困境,将“诗意”强行灌注进生活的灰色中,以提升其思想深度和人文蕴含,因表现手法和美学风格的新颖别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路边野餐》(虽然影片中的“诗”和生活没有很好地糅合,主题晦涩,火候不够,但其不媚俗的姿态和创新尝试值得肯定)。有的将主旋律与商业元素进行很好的缝合对接,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藏族青年导演万玛才旦的《塔洛》以粗粝质感的黑白影像和固定的长镜头勾描出西藏大地的苍凉,通过一个老实巴交的藏族牧羊人办身份证的经历表现在现代都市文明的冲击下,纯朴的当代藏人所面临的心灵困境,构思新巧,沉潜蕴藉,是近些年青年导演难得的佳作。《呼吸正常》描写大学毕业走入社会的三个年轻人在广州这座城市寻找爱情和理想,职场打拼,理想褪色,爱情物化,整个社会的功利浮躁和年轻一代的精神迷茫与焦虑跃然于银幕之上。《八月》通过一个少年之眼反映90年代初国企转型对普通职工家庭的冲击,和他们的心灵挣扎。此外还有《二十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黑处有什么》等。这些影片继承了早期第六代电影的纪实主义传统,不矫情,不卖弄,而是将镜头切换到生活的最前沿阵地,真实地反映出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和心灵境遇,为他们“立此存照”。虽然它们在艺术功力和人文底蕴上还有待提升,有待加强,但它们走的是艺术的正途。随着这些导演阅历的增加,艺术和思想的成熟,相信他们会制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佳作。 随着中国的崛起,一百多年久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被重新唤醒,电影也从中嗅到了商机。在好莱坞大片的启发下,动作奇观+民族主义成了主旋律电影新的增长点。如《湄公河》,初试牛刀,大获全胜。《战狼2》更将国家意志、民族自信融入孤胆英雄的功夫拳脚之中,吻合了新崛起的中国对于国家主权、民族自信的镜像询唤。满屏的刀剑铿锵,自始至终的杀、杀、杀,满足了年轻观众与生俱来又蓄积已久的英雄梦想和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果然,票房一飞冲天。然而,它身上裹挟、捆绑的太多的主流价值,让人轻易不敢置喙,否则网上水军会铺天盖地地群起攻之,甚至肆意谩骂①。无疑,《战狼2》走出了一条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新路,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理应受到肯定。但我们也不得不说,当我们走出电影院,当我们的感官被那些过度的视听轰炸弄得疲惫而迟钝,鼓胀起来的热血冷却之后,发现除了那些强行粘贴上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外,所获寥寥,一定要说收获的话,那就是感官大于心灵。而且影片中所展示的血腥暴力影像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影响也偏于负面。最主要的是,《战狼2》刷新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效颦之作,更多加强版的血腥暴力+廉价爱国主义影片会鱼贯而出,中国银幕在相当一段时间将沉浸在各种冷热兵器的交响乐和拳脚功夫的打斗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虽然努力求新求变,但由于无法冲破约定俗成的价值取向和英雄形象的符号化书写,不免陷入明星的“大检阅”阵容和伟人的“换脸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