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学派并非是一种明确的学术流派性质的倡导和指称,它超越了学派的狭窄性,它既指研究中国电影特定形态、风格、创作和精神文化内涵等内容的力量,也指中国电影的一种整体标识性,对外彰显中国电影的独特景观,对内凝聚中国电影的共同体。特别是在国际传播中,中国电影国内产业的迅猛发展,却无法提升为国际观众和社会对中国电影的整体认知,中国电影依然无法体现出与他国电影相区别的识别度,这是呼唤中国电影学派的一个重要现实原因。 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电影学派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重三个方向:一是重视综合性,重视学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传播等多维价值的综合;二是重视区别性,思考和彰示中国电影典型的特征和识别度;三是重视精神性,为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提供精神和价值支撑,助力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就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背景、命名、价值、研究框架等问题,进行刍论刍议。 一、中国电影学派的背景: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和认知度不高 1.建构的意义:中国电影创作推广与研究认知的需要 当今社会,之所以传播意识与视野越发重要,是因为它们可以改变对事物的认知状态。传播比照在知晓世事变化上也是一种透视的尺度,看出得失的差别。世界变化匪夷所思却又有其规律,实力是基本支撑,功到自然成是运行的规律,而有思想的作为才是占据认知上风的秘诀。我们看看从“一带一路”的倡导为联合国确认支持,到金砖国家聚合与新兴市场的抱团,引发发展中国家的兴奋参与,都显示了中国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而这里媒介传播的推广对于世界认知则极为重要。由此,作为文化构成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也不能不惊醒于时代变迁与媒体更迭大势中的自我确认发展的新思维。 电视的走向如何,自有专家来论说,但终究需要上述认识基础,而不是简单的俯就所谓走向死亡的哀声。电影虽依然欣欣向荣于世,却真需要反思如何通过传播扩大影响力。中国电影近些年的境遇显示,应当到了关注传播的界定性、强化传播力、显示内涵特色性和精神价值的关口了。跨越过走出去的尚未尽人意阶段,遭遇过跌宕起伏的市场增长挫折,面对着显然的众说纷纭的认知,迎接着文化交流大需求的国力需要,于是,传播视域下的中国电影确认广义的品牌显示度和文化精神的标示度,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简单依赖政策的推动、经济的托举和自然呈现,都不能很好的实现这些要求,没有定焦性的确认自身,却想被广泛认同,显然是懒惰的不思考和懈怠的失职。因此,这时认识中国电影学派的宽泛含义,论说其意义,是一种确认性的中国电影创作推广与研究认知的需要。 2.面对的困境: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并未带来其国际认知的大幅提升 在不断呈现中国政治、经济贸易大国形象的过程中,国家迭出的政策和倡导,已经推动着中国日渐成为世界性大国的优势观念。刚刚结束的厦门金砖会议宣言中,倡导文化交流占据重要位置:“弘扬多元文化,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为金砖合作奠定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基础。我们将拓展全方位人文交流,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金砖合作,促进各国文化和文明的互学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①显然,电影需要作为马前卒来实现新的标示和发展的方向。不能否认,中国文化大国的既有历史和影响力还局限于传统文化构成,虽然新兴的互联网影响力也异军突起,但对于现代文化标志性的文化影响力领域——电影和电视,都遭遇着尚未影响四方,需要预警变革亡替危机的威胁。其中电视的阵地转移与存废议论已经横亘在眼前,而电影也到了整体强化世界影响力来建立自身形象与发展的新阶段。 问题的提出,在于近年中国电影的错综发展景观的变化。直线依赖市场并不是文化的良策,在2015年中国电影攀上一个新的高峰的激励下,人们都以为中国电影必然在两年之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电影第一大市场,同时,按照预测中国电影在整体上将高速度发展的信心膨胀,却在2016年遭遇滑铁卢。2016年中国电影进入了“增长疲劳期”和“创作调整期”。②中国电影完全没有实现延续性的市场高攀,人们高估的结果基本失败。延续到2017年的前7个月,中国电影依然在温和中微量进展,但少有的国内票房整体低于进口片的局面令人忧虑重生。只是因为2017年七八月份吴京的《战狼2》横空出世,才猛然扭转了国产电影市场指标被动的局面。但这一扭转如果还是简单的回到市场占有而欢欣鼓舞,却难免重蹈前两年的兴奋异常后失常而难以接受的局面,因为基本思路并没有改变,被动的依赖就难免被动的持续波动。 市场不仅是份额,而且是传播的信息影响力问题,中国电影的质量高下参差在高票房遮掩下被看淡,批评创作内容不足的呼声也被喧闹的市场指标压过,人们诟病的“小鲜肉”统领市场的不良格局,被传媒一味宣扬的一拨拨未必为人知晓的“鲜肉宣传”所盖过。艺术电影在前两年的被动局面,和这一次因为一部影片扭转局面的现实,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即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文化和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观众之间,应该到了什么样的改进、发展促进的新阶段,以及如何对现状进行调适的问题。应当说,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整体事业上是非常出色的存在,漠视这一点自然不客观,但看不到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其实并没有和国力相称,也未必在影响力上和诸如上个世纪80年代,集聚众多有世界关注的作品呈现的高潮相提并论。无需遮掩,市场的高速跃进不能得出中国电影的文化和中国电影的艺术跃进。就大众传播口碑、世界电影节的认可、文人议论的内心首肯而论,中国电影的散放性明显,聚焦的创作与鲜明公认人物都不甚了了,这些都不可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