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的《良友》杂志曾刊登胡蝶、徐来、陈燕燕、阮玲玉、王人美、袁美云、黎明晖、叶秋心八位明星的合影照片发行全国,故“八大明星”之称呼不胫而走。身在其中的袁美云也确实不负这八大女明星的称号,在其不到二十年的银幕生涯里经历了“天一”“艺华”“新华”“国联”“中联”“华影”“大中华”“永华”“良友”等电影公司,参演了大约六十部电影。在袁美云参演的这些影片中,有一部电影曾经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争议的影片之一:《化身姑娘》。作为明星的袁美云和电影《化身姑娘》一样陷入当时电影理论上的“软硬之争”的漩涡中。但是,争论归争论,袁美云“化身姑娘”的形象却已经深入人心,之后袁美云又主演了一系列与《化身姑娘》的美学思学以及叙事模式相似的影片,并且这些影片一直贯穿在她的银幕生涯中,袁美云自己也被称为“化身姑娘”。今天,袁美云在她主演的影片中惯常出现的“易装”性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中国早期电影中以“摩登”为主导的现代都市中所带来的“性别奇观”,及其长久不衰的“吸引力”。 一、“易装”:双重性别的表演趣味 1936年,发生“被捣毁”事件的艺华影业公司,放弃了与左翼影人的合作,转而投资了软性电影论者黄嘉谟编剧的《化身姑娘》,影片公映后,因其优异的票房成绩挽救了当时深受政治压力的艺华影业公司。然而也再次挑起了“软硬电影之争”。影片《化身姑娘》讲述了一位南洋回国商人菊翁,年老时思孙心切,于是远在新加坡的儿子元伦就让女儿莉英(袁美云饰)女扮男装回国安抚老父亲,其间发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袁美云在这部影片中时而留着三七分短发,穿着西装,英气逼人,引得少女们无限爱慕;时而女装,惹得少爷们朝思暮想。这种“忽男忽女”的人物设置,让观众大为惊奇,颠覆了袁美云之前在银幕上“小女伶”的小家碧玉形象,使观众耳目一新。同年,袁美云的《化身姑娘》续集再次强化了她在银幕上这一性别模糊的角色,她也成功登顶为妇孺皆知的红星。 当时报纸杂志对袁美云大为赞赏,认可其演技和肯定她事业的进步和提升,“忽男忽女,扑朔迷离的化身姑娘袁美云小姐”①也大受欢迎,事业更上一层楼,“《化身姑娘》一片竟能惊动全沪……因而她的声望更为提高,张善琨老板……对她也加过不少法宝,是以最近电影界中得名利双收,袁美云外别无他人矣”。②一时,袁美云“耐人追溯的‘化身姑娘’袁美云易钗而弁”③成为她的标签。此后,袁美云的银幕形象似乎总是被这种具有“化身/易装”特点的人物设置一直贯穿在她随后的电影生涯之中。1937年,袁美云拍摄的《女少爷》,剧情可谓与《化身姑娘》如出一辙:一名富翁年轻时,舍弃了亲生儿子,老来追悔不已,希望寻回儿子继承家族的产业。一名女子(袁美云饰)偶然知道这件事,灵机一触,化身成男子模样,假扮富翁的儿子。《女少爷》上映之后人们对女性“易装”兴趣并没有减弱,反而愈加浓烈,所以1939年,《化身姑娘》再次作为大IP,被搬上银幕,原班人马拍了《化身姑娘》第三集和《化身姑娘》第四集,故事情节连续前两部,将《化身姑娘》的品牌效益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即使制作上明显较前两部粗糙,但观众仍然乐此不疲地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出奇地卖座,以至于其编剧黄嘉谟说:“受了前两集的剧情和剧中人的限制,又想竭力避免敷衍塞责的批评,希望能够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而又必需化化身,而又必需化得别开生面,合于情理”,但是结果最终并没有如作者所愿,两部电影里面充满不可思议和令人尴尬的情节,不过“中国人是富于迷信‘老牌’的保守性的,连观众也不能例外”。④ 1941年,在上海沦陷前夕,袁美云拍摄了杨小仲导演的《双珠凤》上下集。她仍以女子之身“易装”为一个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公子,被皇上赐为状元,能做官,能查案,最终为心上人复仇,珠凤合为一双,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传统的父权制社会,社会性别中的女性往往作为男性的附属物,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望也具有依附性。《双珠凤》中袁美云的扮相更加英姿飒爽,性别呈现模糊,她饰演的霍定金是女子身,但是她在整个叙事中处于男性的地位,出逃时的胆识,出逃后表现出的过人才华一点不逊色于男性,并且进入父权为主导的官场,丝毫没有以往女性作为弱者等待救助的特点,她的爱人文必正反而文文弱弱,最终由霍定金帮他复了仇,并找到了他,二人才终成眷属。这部电影诠释了女人自己掌握命运的主题。 1944年,在上海“华影”复杂的创作阴影下,袁美云拍摄了相对中立的古装商业影片《红楼梦》,投资了200万⑤的大片,这版《红楼梦》是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五部古装巨片之一。⑥“袁美云为贾宝玉剪男式短发,一如《化身姑娘》时代。”⑦“以她往昔演《化身姑娘》的作风来演这贾宝玉的角色自然最合适她的个性……导演卜万仓先生既派她来演贾宝玉这角色,当然亦明白她最称职也没有了!”⑧当年袁美云主演《小女伶》成功之后,有人曾经说过袁美云是一朵美丽的花,“使人为她真有些弱不禁风的感慨。自从《化身姑娘》起,她是获得了千万影迷的拥戴……这次她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人说‘这朵花是开放得益加茂盛’了”。⑨袁美云在《化身姑娘》《女少爷》《双珠凤》中化身男子,都是女子身着男装,化身为男性形象,是在情节推动下不停地在“女性”与“男性”之间变换着性别而表演。其后在《红楼梦》中,袁美云则完全扮演男性形象,彻底“化身”为男性角色。此版《红楼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众多版本中的佼佼者,袁美云饰演的贾宝玉是电影史上《红楼梦》版本中第一次较为成功地反串。⑩这种“易装”性表演趣味的影响力在五六十年代从上海移植到香港,例如香港邵氏电影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花木兰》(1964)、《新红楼梦》(1978),对这一“易装”趣味的表演再次捧红了香港影星凌波:在电影里男人看她是女人,女人看她是男人,这种兼具同性/跨异性视觉的认同使其成为她所在那个时期的“易装”表演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中,这样的“银幕奇迹”是由经典武侠电影《笑傲江湖》呈现,导演程小东充分利用了林青霞身体所兼具东方女性的意蕴美和“英姿飒爽”的俊美气质,将女性独有的媚气和男性的豪气相结合,成功诠释了亦雌亦雄的“东方不败”这一角色,使观众在这部瑰丽之作中体验了两性兼具、且性别意识模糊的超凡独特的性别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