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7)05-0067-09 自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并处在政治漩涡中心。在用梦幻形式宣扬乌托邦思想方面,谁也比不过好莱坞。那时的好莱坞一派升腾景象:明星云集、年产500部佳片、票房收入过十亿。当人们拂去这些表面的经济喧嚣后,一个隐秘的起举足轻重作用的“红色好莱坞”逐渐显露出来。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以下简称“非美”)从1947年5月开始对好莱坞进行了长达八年的问讯与调查,受迫害遭清洗者数以百计,在编剧、导演和演员三个行当中,编剧因其创作思想的激进性而首当其冲。在这些优秀艺术家被逐出好莱坞后,美国的电影行业也随之走向了逃避与矫情,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好莱坞才缓缓走出低谷。 人们不禁对“红色好莱坞”的由来及其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影响与作用产生诸多疑问。而这些疑问始终都是美国学界的禁区,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相关的研究。本文试图探索“红色好莱坞”,并解答这些疑问。 一、“红色好莱坞”之崛起 20世纪30年代蓬勃发展的好莱坞吸引了全美各地最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当中不乏激进思想的拥护者,有些人甚至也曾如过江之鲫般朝拜过苏联。他们无不真诚地相信苏联的社会主义与美国的民主是相通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共产主义激进思想在好莱坞广为流行。 爬梳钩沉这段历史,我们发现要在美国文化的核心区域建造一个“红色好莱坞”,至少需要这两股力量合力才能促成: 第一,“红色好莱坞”的建构必须与列宁创建第三国际的总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这样才能获得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支持。1919年,随着美国共产党的成立,美国也被纳入到共产国际的发展范畴之中。20世纪20年代中期,德裔共产党员芒曾伯格(Willi Münzenberg)开始着手在好莱坞建立工作室,为宣传苏俄革命作准备。列宁在创建第三国际之时,就非常器重芒曾伯格,把他派往欧洲各国开展工人运动。这期间,芒曾伯格体察到电影在文化宣传中的重要作用,随之就在莫斯科成立电影工作室和电影公司,并获得了苏联影片在德国的独家发行权。 芒曾伯格经常在美共党内宣讲电影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我们必须以革命的精神尽可能地发展电影文化……共产党在鼓动与宣传领域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获得最重要的宣传武器,但直到现在它一直被统治阶级垄断。我们必须从他们手里夺过来并用以反对他们”[1]。他还经常谈到列宁对电影产业的重视,并力主影响好莱坞,把苏俄的革命思想传播到美国。那时好莱坞艺术家思想激进,赞赏共产主义运动,芒曾伯格就不失时机地以信托公司为平台,建立艺术人脉,蓄积激进力量,为“红色好莱坞”的构建奠定基础。 芒曾伯格创建“红色好莱坞”的过程,在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的《看不见的写作》(1945)、格罗斯的(Babette Gross)的《威利·芒曾伯格的政治传记》(1974)、麦克米金(Sean McMeekin)的《红色富豪:芒曾伯格的政治传记》(2003)等著作中有详细记载,尤其是柯斯特勒作为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亲历者,其记述可视为第一手史料,其真实性自不待言。 在芒曾伯格的大力推动下,共产国际的力量与影响直接渗透到好莱坞。具体而言,他们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直接设立公司或委派经纪人。闻名遐迩的欧洲共产主义活动家卡茨(Otto Katz),即《守望莱茵河》中的男主角的原型,长期担任芒氏在好莱坞的经纪人。他游走于共产国际与好莱坞之间,使二者的联系异常紧密。卡茨凭借其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短时间里召集了一大批激进艺术家,他们都曾栖身芒氏工作室,短暂过渡过。 第二步是吸引美国青年到苏联学习电影,实施长期战略。罗斯福新政期间,莫斯科大学特别成立了英美学院,专门接收美英学生。后来成为电影剧作家的舒尔伯格(Budd Schulberg)、莱达(Jay Leyda)、拉德纳(Ring Lardner Jr.)、拉普(Maurice Rapf)等人,都曾在该校学习电影,实现人生转轨。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好莱坞名流之子,而美共恰恰需要这样的好莱坞二代。在苏联的电影学习结束后,他们相继回到好莱坞,由著名电影剧作家赫尔曼(Lillian Hellman)推荐到“电影剧作家协会”(美共组织)中。可以看出,这些青年人的人生道路不仅为苏联所横切,而且在回国扮演时代探索者的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成为“红色好莱坞”的中坚力量。 第二,美共在“红色好莱坞”的发展过程中,从始至终发挥着领导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好莱坞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众多痴迷电影的青年人云集此处,美共依靠芒曾伯格的工作室,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那时好莱坞的各大工作室也聚集着不少的文化名流,能与文化名流攀上关系,是这些青年人的梦想。为了培养电影人才,美共审时度势,当即成立“电影剧作家协会”(1933年),由剧作家劳森(John H.Lawson)出任首届会长。劳森不负众望,倾力搭建青年人与文化名流的交流平台。 “电影剧作家协会”定期举办各种聚会,邀请文化名流参加,青年人只要参加聚会,就有交流的机会。一时间,“电影剧作家协会”就成了好莱坞高规格的社会俱乐部,不仅云集着文化名流,也吸引了诸多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