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根据央视-索福瑞(CSM)公布的数据,该剧的“52城实时收视率”一度超过8%,创下了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在PPTV、芒果TV、腾讯视频等六大视频平台上其播放量突破210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相继发表了专题报道和评论。中文在线数字出版公司公布的数字阅读运营报告显示,该剧热播期间电子书月点击量破5亿,有声书月收听量达2000万,纸质书销量突破138万册。该剧可称得上近10年来主旋律电视剧中的反腐利剑,赚足了人气和口碑。 然而,就在该剧播出后的一周之内,全国妇联宣传部即代表全国及各级妇联组织向该剧的制作方之一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和宣传部提出正式申诉,反映该剧缺乏性别平等意识,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出现刻板化、边缘化甚至污名化等较为严重的歧视现象。这与该剧对男性正反两方人物形象的多样态、去脸谱化的突破性塑造形成鲜明对比。高检宣传部承认这些问题,并与编剧团队展开删改工作。与此同时,拥有百万粉丝的女性公众号“她刊”也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称:“和剧中丰满的男性角色塑造比起来,《人民的名义》里的女性形象全体崩塌!”该贴当天阅读量即在10万以上。 在我国,大众传媒中的所谓“主流”文化产品以促进国家发展、满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是建立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道德示范等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其中主旋律电视剧更是肩负着传播主流文化的天然职责。它在广大受众中的传播影响力巨大,范围甚广,是通过大众传媒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力量。 从性别视角来看,“男女平等”正是上述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向世界宣告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确立了这项国策的法律地位。2012年“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首次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成为党的施政纲领。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全球妇女峰会时指出,“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我们要把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①,奠定了“男女平等”作为国家话语的重要地位。 如果说主旋律电视剧反映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本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像《人民的名义》这样重量级的主旋律电视剧出现较大的性别话语偏差究竟是一次偶发的编审失误,还是带有普遍性的媒介群体无意识?主旋律电视剧是否能够担当起引领大众传媒之性别走向的重任?这背后又透露出当代电视剧生产机制中的何种问题?这都值得学界和业界深入研究。 考虑到研究文本的权威性、代表性和前沿性,本文重点以2000年至2015年间在“飞天奖”及“金鹰奖”评选中获奖的政治、军事、刑侦等题材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飞天奖”和“金鹰奖”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高级别的电视大奖。“飞天奖”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也被称为“政府奖”。“金鹰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也被称为“观众奖”。 鉴于多年来获此殊荣的主旋律电视剧数量众多,本文结合收视率、传播热度、社会影响力等因素,从2000年至2015年总计108部获奖的政治、军事、刑侦题材电视剧中选取16部作品作为量化统计样本,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大雪无痕》《人间正道是沧桑》《北平无战事》《潜伏》《黎明之前》《历史的天空》《亮剑》《戈壁母亲》《刑警本色》《永不瞑目》《玉观音》《绝对权力》《忠诚》《红色康乃馨》《任长霞》等。其中以拥有具体社会身份、多句台词并参与主线情节为抽样标准,共获取女性人物样本57人(见表1)。本文采用量化统计与质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人物的外在形塑、社会职业价值、家庭伦理角色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到电视剧生产机制内部考察性别话语得以生成的原因。
一、女性身体形塑中的性别政治 影视作品中的女色/男色消费历来是大众媒介中的传播热点,娱乐业的“造星运动”花样繁多,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主旋律电视剧作为一种现实观照精神较强而娱乐化色彩并不明显的文化样态,在表现人物的外在形象时是否受到娱乐潮流的影响,又有着怎样的性别呈现特点呢?本文以年龄和外貌这两个直观体现人物身体特征的维度作为统计项,对57位女性人物进行了量化统计(见表2)。同一人物分布在多个年龄区间的,本文选取在剧情中占比最大的年龄段进行统计;容貌美丑判断则以剧中人物的评价、跟容貌有关的情节设置等为依据,而非笔者的主观判断。
统计结果显示,青年女性是主旋律电视剧中女性人物的表现主体,占全部女性角色的71.9%。她们在剧中的舆论场和情节设置中被较为集中地表现为容貌美丽的形象。影像表现位居第二位的是中年女性,占22.8%,仅为青年女性形象的三分之一。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形象被集中表现为容貌一般或缺少容貌评价,与电视剧对青年女性外貌的较高关注度形成明显反差。而老年和少年女性在主旋律电视剧中都没有成为主要线索性人物,通常作为次要配角出现。诚如英国学者利萨·泰勒所言,“我们看到电视上的人都是年轻、漂亮、苗条的,你很少看到在一部浪漫的影片中看到一个肥胖、普通的女性,好像一个肥胖、普通的女性没有权利爱与被爱”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