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总体部署,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改革是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速推进财政改革,在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是一场新的历史条件下内容新、意义深的财政改革。2012年以来,新一轮财政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显著,目前改革任务已完成过半。但也要看到,后续改革多是攻艰之举,只有全面认识改革的特征、进展和难点,才能顺利推进改革。具体看,分析改革特征意在认清改革性质,总结改革进展意在树立改革信心,解释改革难度意在科学把握改革节奏。 一、新一轮财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1978年,我国启动了旷日持久的改革,走出一条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助改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此过程中,财政改革始终处于各项改革的交汇处,总体改革目标引领财政改革,各项改革无不牵动财政改革,财政改革又铺底助推各项改革。20世纪80年代,我国完成了第一轮重大财政改革,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用分灶吃饭的包干体制取代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自此,我国形成了分级财政体制,即各级财政有特定收支范围和权限。这种包干体制的突出特点是框定了地方对中央的收入上缴额度或中央对地方支出的补助额度,具体说就是中央用收入增量留存激励发达区域增收,用支出补助限额约束落后区域支出。二是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和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及对外开放的要求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税制。当时建立的税制具有多种税(37个)、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多环节征收等特点。这项改革是政府向市场放权的体现,长远影响是把我国推上了税收国家道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实施了第二轮重大财政改革。改革重点同样是财政体制和税制,改革动因是落实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次改革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新税制,前者初步解决了政府间收支划分统一性和稳定性问题,后者初步解决了企业负担的所有制差异和税收秩序不规范两大问题。21世纪初推出了第三轮重大财政改革,改革重心放在预算管理上,搭建起以部门预算为轴心的新的预算管理基本制度体系,初步解决了预算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问题。总体看,20世纪的财政改革重在通过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和政府参与收入分配方式,把我国经济推上高速增长道路。21世纪初的财政改革则是在政府财力规模扩张的新情况下,重构政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框架。这些改革使我国初步实现从国家高度集权封闭型财政向适应收入来源和支出需求多样化的分权开放型财政转变。 比较前三轮改革,2012年以来的新一轮财政改革有四大特征: 第一,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2020年要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的税制和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显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目标框定的内容之间又具有严密的勾稽关系。具体看,没有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税收筹措不可能规范、公众不可能知道税款去向,因而也不可能知道税收的公平性何在,而有利于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恰恰是建立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的财力筹措基础,同时,税制改革必然牵动财政体制中政府间收入划分制度改革。反过来,财政体制改革则要求预算改革建立起完整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并推动税制改革。因此,本轮财政改革必须采取三方面全面协调推进方式。 第二,应对市场经济考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后改革、开放扩围提速,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开,2000年后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全球最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和联通世界的技术市场,同时搭建起要素自由流动、等价交换、消费自主、产权明晰、收入分配效率导向的全国统一市场。这一方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坚实制度保障;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经济固有的矛盾又逐步凸显,并形成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扰动效应,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利益集团多元化利益诉求冲突加大、收入阶层相对固化等。显然,我国要走的路是人民民主专政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道路,这是一条发达国家和其他类型社会主义国家均未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上如何化解市场经济固有矛盾,无他山之石可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市场经济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财政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核心功能就是化解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并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和资源环境间的关系。新一轮财政改革的基本任务恰恰是围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改革目标,通过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力度保民生、调结构、稳增长,以对冲市场的负面效应。也恰恰是这种改革任务使当前新一轮财政改革中的税制改革重在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预算改革重在调整支出政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体制改革重在维护统一市场及平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异。这与以往财政改革明显大不相同。前几轮重大财政改革的背景是分步推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当时,正处于市场化范围扩大期,私营企业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期,要素市场培育期,国内外两个市场联通期,国有企业融入市场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育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逐步创造条件。如,推出分税制就是要通过建立统一的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制度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2002年推出的部门预算等预算管理基本制度改革意义就在于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职能转换到对冲市场负面效应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