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是通过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方式,实现物品由供给地向需求地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的产业。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实践表明,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物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先后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经济体国际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也受到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1-3],但是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特定地区或特定产业的研究,缺乏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开展的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动态特征分析,也缺乏从行政区划角度和经济区划角度开展的二者关系的研究。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文拟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深入分析二者协调发展度的时序特征。 1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分析 耦合的概念用于反映系统之间关系的强度,对象系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依赖关系越强,则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越强。协调是在耦合概念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刻画对象之间的交互影响及强度。当对象系统之间配合得当、相互促进,表征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反之,则表征对象系统之间不协调。协调发展的对象系统间又进一步区分为高层次协调和低层次协调,当对象系统有序配合且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较高时,该对象系统为高层次协调,当对象系统有序配合且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较低时,该对象系统为低层次协调。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耦合协调关系。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必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缺乏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支撑的物流产业过度投入和过度发展必然导致资源的沉淀和低效率配置。同理,缺乏物流产业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缺乏内源动力支撑。可见,物流产业的高度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激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区域经济中心的培育,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物流产业规模化和高级化的内在激励机制。因此,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兼顾二者现实需求以合理确定最优发展规模,只有通过二者的相互协调,才能相互促进,有效实现发展的协同效应。 2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实证研究 2.1 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包括物流产业发展指标和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其中物流产业发展指标选取物流业增加值、单位面积铁路里程数、物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指标以全面反映物流业的总体规模、基础设施、发展潜力等,区域经济发展指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全面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结构。 综上,研究变量如表1所示。
2.2 研究对象和数据 以我国大陆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考察期涵盖2006-2015年共10个年度,研究变量来源于相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源,其中经济增加值类指标已依据考察基期年度进行了不变价格修正以消除价格因素变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3 研究方法 协调度计算方法通常包括模糊隶属度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协同学方法,相比模糊隶属度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协同学方法由于无需事先设定系统的理想状态,从而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u(x)和e(y)分别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二者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步骤主要包括[4-5]: (1)计算二者协调度。u(x)和e(y)的离差C表示二者的协调度,
(2)计算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协调度无法甄别高水平协调和低水平协调,因此需要通过利用协调发展度的计算进一步甄别:T=au(x)+be(y),T代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a和b分别代表u(x)和e(y)的重要性程度,且a和b的和为1。二者的协调发展度D=
,D的数值越高表示二者的协调发展度越高。 2.4 研究结论 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2006-2015年我国各省级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