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总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总体上,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动,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不足。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十三五”时期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路径,强化保障措施。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特征 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兰特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可持续发展由理念变成了各国的行动计划,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可持续发展概念不谋而合,它以自然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充分考虑人类社会发展对大自然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实现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生态文明具有滞后性与不可逆性,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或需付出较大的代价。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态文明具有区域性和多样性,不同区域面临的问题不同。全球尺度的生态文明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为世界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土空间优化为重点,按照功能区划的要求,实现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区域层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各功能区特点,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社区层面生态文明建设以推进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倡导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为主。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文明建设、农田生态文明建设、荒漠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核心,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森林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布局,加快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农田生态文明建设以维持稳定持续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目标,建立遵循自然规律的农业生产体系;荒漠生态文明建设以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创新荒漠化土地的利用;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宜居为目标,促进城镇产业的生态转型与发展,构建绿色宜居生态空间。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绿色发展领域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评价结果、公众满意程度、生态环境事件等5大类23项指标。 (二)建筑领域 住建部推行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2007年5月,住建部发布《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城市宜居包括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其中,环境优美和生活便宜与否是宜居的决定因素。2010年8月,住建部印发《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园林城市强调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 (三)环境保护领域 2008年,环保部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主要关注城市环境问题。2010年,环保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16号)。2016年12月,住建部和环保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切实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四)水资源领域 为扭转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2013年1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五)林业领域 2013年8月,国家林业局发布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一是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保育生物多样性。二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三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切实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 全国各地也同步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如青海非常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明确提出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从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强化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国家公园制度和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取得的主要经验包括: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注重生态文化建设。正确认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物质文明是条件,精神文明是动力,政治文明是保障,生态文明是目标。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将其内化为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动力,外化成积极主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基础、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等作为前提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和倒逼机制,逐步建立符合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最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最严格的主体功能区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