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尤其表现在精准扶贫政策处于快速且富有成效的落实状态,棚户区改造成就突出并仍在大规模推进之中,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升,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计划等诸多方面。社会保障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治国必先安民,安民必重社保。然而,在当前我国治理体系中,社会保障因未被赋予应有的地位,而无法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和政治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这不仅给其制度进一步理性完善带来消极影响,而且削弱了国家治理的综合效果,不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因此,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客观把握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或工具的正向功用,并通过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增强国家综合治理的有效性刻不容缓。① 一、理论依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共享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社会保障参与国家治理的理论依据。②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强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④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社会保障与相关服务。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是唯物史观“人民主体论”思想的中国化形态,⑤他对人民福利十分关注。毛泽东在193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⑥做到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又在1942年召开的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党员干部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不要总是说一切无用的空话,“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六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突出强调人民主体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党的政治传统,宣示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基本价值思想的鲜明体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弘扬与发展。⑧“人民”概念所强调的,不是现实中人们之间各种身份(人种、等级、分工、品德等)的差别,而是作为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主体的整体性。人民主体意味着,人民要成为国家全部权利和责任统一的切实担当者。⑨同时,贯彻人民主体地位要求,必须努力在经济上消除社会存在着较多弱势群体的现象。⑩因此,人民群众是共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改革的主体,也是共享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主体。也就是说,人民主体论体现了在人民中责任分担、人民的权利与责任相联系、人民公平享受发展成果的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其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主张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让社会财富不断涌流的必然要求。(11)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促进公平正义为主要目标、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力进发的社会保障的建设与发展之理论依据,可为社会保障发挥积极治理作用提供有益指导。 (二)共享发展理念 习近平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而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安全功能的社会保障与相关服务就是这一理念指导的重要领域之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可以说,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取向,是社会保障理性建设与发展进而发挥有效治理作用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一,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求对社会保障做出合理制度安排。习近平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12)共享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为抓手,以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13)社会保障通过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政策中的社会救助、医疗服务等是有效开展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方面,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14)及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是共享的重要保障,这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 第二,共享发展理念所主张的共建共享要求社会保障坚持责任分担与互助共济机制。除了政府承担立法、财政投入等方面的责任外,社会保障的建设与发展还要注重企业、社会组织与广大人民承担融资、提供服务等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障是国家关于风险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互助共济是其天然属性。基于风险的射幸性,社会保障能够实现健康者与伤病者之间、长寿者与短寿者之间、失能者与健全者之间、在业者与失业者之间、顺境者与困境者之间、雇主之间的互助共济;基于制度的强制性,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不同收入群体之间、代际之间、地区之间的互助共济。(15)社会保障坚持互助共济可增强人民群众的稳定安全预期,促进人民团结和社会团结。社会保障的共享可给予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让每一个人都感到生活有保障,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从而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和创新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