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概述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日益重视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推进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时,中国不仅要考虑国家治理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也要着眼于国家未来的发展。 21世纪以来,学界已对国家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目标是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2];也有学者指出要想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转型与发展、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就必须在坚持既定的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与时代特征来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体系,并通过“危机—体系改革—适应”的渐进主义改革路线[3]来逐步完善这一制度体系;还有学者探讨了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民主政治[4]、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5]、文化对国家所起的积极作用[6]、现阶段推动社会成长对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性[7]以及绿色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治理路径[8]等内容。所有这些研究,对理解国家治理以及与国家治理体系相关的诸多问题都非常重要。 但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梳理,我们也发现,学界对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必然性与必要性、具体概念、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主要路径等还缺乏必要的系统分析。要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总目标,就必须对上面提到的这些有关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探讨。也正是基于如上理论和实践的现实要求,笔者着重回答如下几个核心问题:(1)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是什么?(2)什么是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概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回答如上这些重要问题,不仅有利于从理论角度更深入地探讨有关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诸多问题,而且也对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首先要分析建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提供建立的理论依据。为此,笔者结合历史经验、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对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中国文明尤其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明曾长期占据世界文明的中心位置。在古代社会,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竞相仿效的“榜样”。在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之中,以国家治理为中心的政治文明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也影响了周边很多国家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的国家治理。发达和先进的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不仅是中国文明在历史上长久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国家和社会长久地处于世界最发达水平的关键要素。当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要复兴中华文明,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文明的复兴。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由于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文明的中心课题,因此要复兴中国政治文明,首先就必须探讨和建立既承接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深耕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同时又能持续发展和改进的全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相关理论。这一体系及其理论的建立将不仅解决当下中国治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将全面再造中国政治文明;不仅对中国政治文明,整体的中国文明,也将对世界政治文明以及整体的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二)近代中国转型和建国以来长期国家治理经验总结的内在要求 自从1840年建立先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用现代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旧”中国的大门之后,无数仁人志士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推动近现代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运动。既包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1861-1894年)、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又包括武装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191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从改良运动到武装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揭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运动难以全面推动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只有建立符合国家转型需要的先进的政治制度才能推动近代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型。此外,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也是总结建国以来长期国家治理经验的内在要求。建国以来,中国既发动了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0年)、破坏民主与法制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也因及时纠错与不断摸索顺利实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国策(1978年至今)、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年均10%的经济增长速度。建国以来国家治理所遭受的挫折揭示出建立一套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维护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性,而取得的成功又为这一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如十七大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9]总结近代中国转型和建国以来长期的国家治理经验,它内在地要求中国选择并坚持先进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实国情与时代要求建立一套系统的、新型的国家治理体系及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