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7)09-0019-06 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有计划地在全国布局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目前已有包括天津、四川、河南、广西等地的12个试验区,涵盖全国东西南北中,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格局。可以说,改革试验区域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 如果把改革试验以前看做是职业教育1.0的话,那么以2005年天津成为第一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标志,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改革试验2.0,这一时期主要探索职业教育“更像”的问题,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为主要特点的“天津模式”。2011年天津上升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进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3.0,这个时期主要探索职业教育“更好”的问题,显著标志是搭建了技能大赛、示范园区等众多发展平台,形成了校企联合、中外合作、东西互动、工学结合、培训超市、双师双证、资源共享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2016年天津升级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进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4.0时代。未来五年,职教改革试验4.0应承载哪些任务,在哪些方面引领示范,这不仅关乎天津示范区自身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走向。本文认为,职教改革试验4.0应重点在探索职业教育“更新”上下工夫,着力体现对职业教育改革的现代引领性,体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构性,体现普职框架体系的资格等值性,体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国际开放性。 一、体系建设新引擎: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改革示范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为历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和政策文件所重视。这些年我国在推进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高职有效衔接、普职教育融通、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虽然目前教育界对构建体系的理念和路径认识不尽相同,但在国家规划和政策层面对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方向的表述是明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要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分别从职业教育外部适应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相适应)、内部适应性(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系统协调性(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三个维度,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进行了描述。示范区就是要在这三个方向上着力改革创新,通过试验把体系结构勾勒得更明晰,把体系特征探索得更透彻,把体系特色研究得更鲜明。 1.把外部适应性作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外部适应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外部规律,体现了产教跨界的基本特征。示范区应着力建立完善几个机制:一是区域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密切跟踪产业结构变化和人才市场趋势,就院校布局、专业布点、数量规模和比例分配等做出政策性安排,做好区域人才需求规划,建立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发布平台。二是专业调试和专业退出机制。及时发布专业需求预警信息,对设置率重叠严重、专业综合排名靠后、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予以控制直至撤销。三是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产教协同机制。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的行家里手,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同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四是人才培养校企对接机制。切实做到六个对接,包括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对接、学校科研与企业技术应用对接。 2.把系统协调性作为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系统协调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延伸性、拓展性、衔接性。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示范区应把衔接的重点放到打通本科教育这个“肠梗阻”上,从三条路径着力增强体系内部适应性:一是办好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好中德海河应用技术大学,做好中、高、本衔接工作,重点探索中职、应用本科衔接,拿出1/2以上本科计划通过春季高考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二是试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职教本科。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和紧缺人才领域,共同制订实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落实课程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示范区该种模式的院校已经扩展到8对。三是试点职业院校对接应用型本科高校。充分利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契机,制订适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中职毕业生参加春季高考,或者“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转段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衔接应用型本科。在重点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同时,逐渐探索在部分学科专业领域衔接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改革试点。 3.把内部适应性作为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内部适应性体现职业教育外部适应性、系统协调性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体现了职业教育结构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示范区应着力从以下方面加大改革:一是深化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目前,高中阶段普职沟通的模式主要有“校内课程渗透模式、校际课程合作模式和综合高中模式”①三种。示范区应重点从普职课程内容与结构沟通、课程设置与实施、课程互认与评价制度建设,以及组织相关教材编写等方面系统规划和深入探索。二是深化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通过业已形成的19个行业职教集团、技能“培训包”开发联盟、公共实训和职工培训基地,以及与全市31个示范工业园区联合培训职工协议的机制,按照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开展职后培训,进一步畅通“学校—工作岗位—学校”的多元化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