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7)03-0169-07 电视剧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优秀作品,《老马的幸福往事》《裸婚时代》《温州一家人》《推拿》《浮沉》《老有所依》《平凡的世界》《老农民》《马向阳下乡记》《嘿,老头》《小镇大法官》《谜砂》等在观众中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这些作品表现了比较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此,现实主义既是一种创作观念和创作态度,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并深深忧虑,荧屏上还有那么多现实题材剧远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实感,或虚幻迷离、或漂浮无根,从中既无法让人感受到时代前行的轨迹与脉动,也缺乏对现实深刻的反思与概括力,无法传达普通人的苦乐悲欢,更不要说勾勒出当代人的精神律动与情感轨迹了。 作为大众艺术,电视剧恰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是那种所谓“常人的”艺术,对于“常人”,宗白华先生是这样界定的:“是指那天真朴素,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与理论,却也没有文艺上任何主义及学说的成见的普通人”。对“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他指出,“常人要求的文学艺术是写实的,是反映生活的体验与憧憬的。然而这个‘现实’却须笼罩在一幻想的诡奇的神光中”①。在电视剧这一大众媒介艺术中,“写实的”(现实主义)和“诡奇的”(浪漫主义)正是常人欣赏文艺的“稳态”形式,也是最通行普遍、属于“常人”的审美心理图式。当下,玄幻题材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创作在年轻人中间有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力,但这并不足以撼动现实题材创作所占据的电视剧的半壁江山,提升该类创作的生活实感、提高创作质量是保证其艺术魅力的关键。究其根本,则是对现实主义精神的灌注、坚守与深化。今天重提现实主义,无论从创作观念还是写作技巧角度,对电视剧创作而言,并非老生常谈,而是有着紧迫的适用性和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艺术真实”的局部缺失 当下,媒体融合的整体生态环境对电视剧网络剧的创作制作、营销/播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重塑了电视剧的产业格局。类型剧在创作上推陈出新、子类型发育蓬勃,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细加检视则不难发现,深入开掘生活、揭示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极为稀缺,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并不多见。 现实题材创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主义创作。其中,对生活是真实地再现,还是皮相地表现是其重要分野。当下大量现实题材剧在对生活真相的揭示上,存在程度不同的“失真”现象。在此,“现实”或“真实”本身,并非一个想当然的问题,它涉及到主客体双方及物质世界三个维度盘根错节的问题,由此可以展开无休止的形而上追问和思辨,诸如纯然客观的“真实”是否存在?“现实”是否因主体而有差异?是不是有多少主体,就有多少个主体感知到的“现实”?由于个体局限,如何把握整体的“现实”?是否可以推导出“现实”其实不过是主观建构出来的?同时,艺术创作既然是虚构的,现实主义创作的“真实再现”是否原本就是一个悖谬的说法……这些疑问,可能都是我们检视现实主义创作及其法则时需要审慎思考的前提,也是当下对本质主义思路保持质疑态度的理论研究所必须的。因此,需要申明本文批评和判断的前提,首先,所谓“真实地再现”的依据是建立在对当下社会现象和事实的观照基础上的,社会现实并非人们随心所欲描绘的图画,新闻报道、实证调查、纪录片等等“真实”程度更高的媒介信息都在为人们提供分析判断的背景和依据,“艺术真实”最终需要经得起“成年人的现实感”的考量;其次,对本质主义保持质疑的同时,将相对主义推向极致的认识论同样是需要警惕和反思的,因为这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无标准无差别的虚无主义泥淖。 需要明确,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写什么”(表现内容)与“怎么写”(形式问题)相比,始终占据优先性原则。应该说,现实主义并非仅仅着眼于“社会公共问题”即所谓宏大叙事,对小事件、小人物的表现同样可以揭示生活真实,但关键是这种揭示是否达到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在下文分析涉及的作品中,不少作品在细节真实或局部真实上还是达到了一定水准的,在表演上也可圈可点,人物形象有些也是可爱生动的。但从整体看,它们又是残缺和失真的,有意无意地遮蔽了生活真实,对社会问题统统绕道走,“造成当下电视剧认识价值的大幅下降,艺术的真善美价值中‘真’极度萎缩,从而无力表现真实、揭示真理”②。应该说,从细节、情节、人物假到无以复加的作品不是没有,但并不普遍;更多的情形则表现为局部真实与整体失真的反差,抑或细节不真实、人物形象符号化模式化、缺乏典型性等等问题。 缺乏生活实感、艺术真实缺失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剧的现实题材作品中,在军旅剧、医疗行业剧、农村题材剧及都市情感剧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创作中表现不一,总体问题是避重就轻,以情感关系与爱情表现代替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揭示,将社会生活简单化、私密化、浪漫化,也就无法做到“真实地把握并反映当代人的精神视野和面貌,全景式或由点及面展现社会生活变迁和关乎当代人生活的切身社会公共问题”③。 从军旅剧创作来看,当下处于所谓“后《士兵突击》时代”,意指《士兵突击》之后军旅剧的创作现状,《第五空间》《火蓝刀锋》《麻辣女兵》《我是特种兵》(系列)《青春集结号》《陆军一号》《雪域雄鹰》等作品虽多,却无法再现《士兵突击》的辉煌。军旅剧的衰落使现实题材剧的阳刚之美大大受损,整体上格局偏于狭小,风格趋向阴柔、单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当代军旅剧与现实军队生活较为脱节,创作者不敢触碰军队生活实际,更不敢揭示军队存在的贪腐问题,荧屏上的军营生活永远与现实生活隔绝,常常被简单地处理为红蓝军双方的对战,主题则是清一色的理想化、浪漫化。年轻士兵的“成长”被凝固为一个不变的主题,反复出现在以上作品中。应该说,“成长”不是不可以一再表现,但需要深入的开掘和拓展。这一问题其实在《士兵突击》中就已露端倪,许三多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全剧与社会的惟一连接处是许三多贫困的家乡,人物短暂的“逃兵”生活也只是瞬间的都市剪影,在剧中不过是人物短暂的迷离恍惚之地。该剧的成就和启示毋庸置疑,但也带有浓厚的军营童话色彩,与军营现实的隔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一问题在后来的军旅剧创作中不仅没有得到克服,反而愈加强化、凸显。《青春集结号》出自尚敬导演(一位优秀的情景喜剧导演)之手,该剧延续了他所擅长的轻喜剧风格,表现了年轻军校生的成长,是近年来较有特色的一部军旅剧。但是,该剧同样有着军旅剧的通病,把较多的笔墨放在表现军校生嘻嘻闹闹的生活小插曲及情感生活上,而避开了对军校管理、军队建设及年轻人生活选择等现实问题的表现,整个作品就很难厚重起来,对年轻军人的成长成熟的表现也难以产生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和精神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