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7.02.2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今后3年,继续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式,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布局结构的调整。”[1]这项旨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正如菲利普·G.阿特巴赫指出的那样,“在跨入21世纪之际,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中国正在发展大众高等教育。中央和省级政府如何处理新世纪的高等教育需求?两个原因导致了高等教育扩充的必然发生。一方面是数量不断增长的人口对作为改进生活和经济机会的一个途径的高等教育入学提出了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日渐复杂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经济也要求给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并且还需要高质量的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即将到来的普及化使我国中学后教育的图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且需求的内涵不断丰富。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过程中,“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工程相继出台,推动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接主体,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也获得了快速发展。针对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等问题,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以下简称本科转型)和支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以下简称高职创新),这对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围绕本科转型和高职创新这两大热点话题,高等教育界、职业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此给予了广泛关注并展开了热烈讨论,可谓见仁见智。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在采访了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党委书记和院(校)长后,先后出版了《高职的前程》和《大学的转型》两本书,系统介绍了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示范性高职院校改革创新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事实上,无论本科转型抑或高职创新,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或议题,笔者将这两个议题结合,并将其置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两个极具开放性的论域中加以考察,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与诉求,探讨本科转型对高职院校产生的现实影响,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基本方略和路径选择,推动高职创新从自发走向自觉。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诉求及政策引导 1.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诉求。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1999年后,中央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加大省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力度,将部分央属院校下放调整为地方院校,并通过整合、升格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因组建时间短,实施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通常被称为“新建本科院校”。从2000年到2015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扩展到403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42.69%,在校生约300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近百万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性人才[3]。这些院校的设立和发展,一方面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另一方面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随着新建本科院校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同质化倾向逐渐严重,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和规模扩张中潜藏的质量危机导致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与匹配性断裂,人们对扩招后的本科教育质量下滑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 涂尔干指出,“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症候。”[4]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在经历了“赶超式”发展或“跨越式”发展后,普遍面临着三重转型:一是专升本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前身多为专科院校,有着较长的专科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区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二是从单一学科专业向多学科专业转型。新建本科院校之前基本上是单一学科,如师范、理工、农林、医学、财经、外语、政法、艺术、民族等,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设新专业,多数学校成为综合类本科院校。三是从模仿传统的学术型教育办学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转型。就第三重转型而言,本科转型发展是基于需求导向,也就是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大众化向普及化的推进,学生越来越多,社会需要一批又一批应用操作型人才,而非大量的学术研究型人才。本科转型是基于问题导向,针对当前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地方本科院校仍存在的学术化倾向,培养的学生高不能成,低不可就,从而造成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脱节。本科院校转型的方向是应用型或应用技术型,重点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研究、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训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培养本科层次的专业性、职业化、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转型的基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