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52(2017)01-0052-09 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电影增速放缓,电影市场整体表现疲弱,票房同比下降,引发业界普遍焦虑。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票房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8月全国电影票房331.51亿元,同比增长12.86%。远低于2015年同期50.3%的增幅。[1]但从近五年以来的票房增长率来看,起伏涨落是电影市场发展的规律性体现,2015年48.7%和2016年第一季度51%的涨幅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中的峰值,但我们不能用发展的峰值来衡量和替代平均发展速度和指标。相比北美电影市场上半年0.4%的增幅,中国电影仍然保持10%以上的增幅,证明中国电影产业还是在稳健、持续的向前推进。从根本利益上来看,中国电影观众没有流失,仍然存在并稳步增长,这是认识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前提和共识。[2] 在笔者看来,票房增速放缓在某种意义上是近年业界资本对于中国电影过于乐观甚至盲目乐观的一种结果,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下的一次必然调整,是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结构性矛盾和短板效应的集中体现。电影业界应当抓住增速放缓的契机进行结构性调整,达到结构性优化,努力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向质量型模式转变,有效延长中国电影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机遇期,创造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新景观。 一、中国电影发展“拐点”及其战略研判 “拐点”原是数学中函数求导的一个概念术语,指连接曲线凹弧与凸弧的分界点,并非指曲线由上升转为下降(或下降转为上升)的顶点。在日常话语尤其是经济学讨论中,“拐点”常被“误用”来形容某种行业发展趋势的重大转变,含义接近“转折点”或数学中的“极值点”。 电影业界也常借用“拐点”一词研判市场发展趋势,但其含义指向则因语境而异。如周铁东就曾在2014年预言“中国电影明年一定会出现拐点……一批有情怀的电影将会因为有情怀的电影人,遇到也有情怀的投资商,而共同找到有情怀的观众”。[3]同期,饶曙光也指出“中国电影到了高峰,同时也到了拐点”,认为中国电影市场随着硬件完成初步升级,将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4]这里的“拐点”具体是指中国电影的生产创作将迎来质量提升,而2015年暑期档高口碑、高票房影片的出现则是这种“拐点”的具体表现。 2016年3月以来,随着电影票房增长开始同比下降,“拐点”一词再次被媒体引燃,借指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部分媒体针对票房增速放缓背景做出中国电影发展将由盛转衰的预判,有评论认为“在这个4月里,神话破灭了,也就是说,危机已从天急降”[5],电影市场“天花板效应浮现”,[6]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遭遇“寒冬”[7],进而延伸为中国电影业的“拐点”即将到来,实为对电影市场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 此外多数援引“拐点”概括市场前景的媒体评论,虽然冠以类似《虚火之下电影业或提前迎来拐点》《票房增长现拐点,文化缺席更可怕》等看上去较为耸动的标题,但文章内容对中国电影产业并未持消极态度,相反地,这些评论较一致地认为中国电影发展仍有前景,应当提高创作质量,进一步拉动观众消费,度过市场瓶颈期。事实上,如果对上述媒体报道进行详细考察,会发现多数持“拐点论”的媒体舆论似乎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拐点”,以及所谓的“拐点”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们只是借“拐点”来形容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增速放缓的表面现象。在“拐点”一词被误用、滥用的背后,透露出媒体舆论对票房下滑的关注和担忧。这种“唯票房论”诱发泛滥的“拐点论”,无疑在舆论上营造出一种中国电影产业即将进入“寒冬”的气氛。 与此同时,电影业界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引入“拐点”为市场诊脉,如在暑期档之前就有人预言“6月市场数据显示了当前国内市场凸现拐点,之前凭借投资增量拉动增长的高速度已到了一个‘瓶颈’”[8]。学界对“拐点”的态度在2016年8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电影发展论坛上海研讨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与会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深入研讨一致认为当前所谓的“拐点”意味着数量型增长方式遇到瓶颈,但中国电影仍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增速放缓是当前电影业界转型的契机,而非发展的阻力。[9] 同期国家广电总局也就“拐点”舆论做出回应。2016年9月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宣称“中国电影产业还是在稳健、持续的向前推进”。[10]同年10月,张宏森在长春电影节上断言“从2015年的峰值。到2016年的震荡,这是对中国电影难能可贵的洗礼。但几乎所有的指标都表明,中国电影市场基本面向依然向好”,并援引数据指出票房和观影人次保持增长、影院建设持续加快、创投主体仍然非常活跃,以此说明中国电影发展的“拐点”并不存在。业内人士就中国电影发展前景达成共识,认为当前中国电影增速放缓是“淘汰劣质的产品,淘汰泡沫化的创作,淘汰一些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投资或项目,真正迎来用优秀的电影作品和观众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稳定阶段”。中影公司董事长喇培康也表示“中国电影出现拐点,是非常严重的战略误判。中国电影的发展,动力依旧十分强劲。”[11] 上述的“长春共识”并未完全打消媒体“拐点论”的质疑,部分媒体认为当前增速放缓所影响到的正是电影业的资本运作基础,行业震荡使得票房正在被稀释,内容出品方也将面临亏损,“再加上光线大面积裁员、赵薇亏本抛售阿里影业股票,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影的拐点真的来了”,由此判定中国电影市场将进入寒冬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