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17)01-0130-(09) “个人”“个性”曾是“五四”时期的焦点论题。鲁迅在1907年写作的《文化偏至论》中指出:“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求既往,相度方来,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1](P39)“任个人”即主张个性。“灵明”即“精神”。鲁迅强调个性解放,而非个人主义。华林在《个人主义》中指出:巴古宁、克鲁泡特金、陶斯道等,可称为无政府主义,而不能称为个人主义。世上一切真理公道人格,均为个人所独有,惟有真正个人主义者,乃可主张公道,因其本身与社会立于反抗之地位,所谓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其本身,不含一点权利思想,不伦于一点党派成见。[2](P1~2)由此可见,“个人”“个性”等词还与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密切相关。本文所说的“个人”,是与“集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内涵侧重“个性”“人性”,与“利己主义”“无政府主义”有根本性的区别。在很长的时期内,“个人”为“集体”所遮蔽;“个性”被“共性”所淹没。1980年前后,“个人”重新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得到彰显。本文拟以《阿Q正传》《骆驼祥子》《天云山传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女大学生宿舍》《青春万岁》等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为例,对该时期电影中“个人叙事”的特点及原因进行探讨。 特点之一:彰显个人但不屏蔽集体 1980至1983年间,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在30部以上。代表作有《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子夜》《城南旧事》《陈奂生上城》《祸起萧墙》《骆驼祥子》《牧马人》《人到中年》《包氏父子》《风吹唢呐声》《风云初记》《锅碗瓢盆交响曲》《没有航标的河流》《女大学生宿舍》《青春万岁》等。这些电影在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上表现出了全新的风貌。其中,对“个人”的彰显成为它们共同而重要的特点,集体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存在其中。 1949至1976年间,革命战争题材和农村题材电影较为常见。革命战争题材电影以塑造英雄人物为主,模式化比较明显,其中的人物具有类的特征,但缺乏个性。代表作有:《中华女儿》《吕梁英雄》《智取华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羊城暗哨》《永不消逝的电波》《战火中的青春》《英雄儿女》等。农村题材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描写农业合作社为主。典型者如《闽江桔子红》《刘巧儿》《洞箫横吹》等。这一时期的各类电影,“集体”的形象和声音总是遮蔽着“个人”的形象和声音。1976年以后,电影题材慢慢有了变化,不再局限于描写革命战争和农村,都市、生活等各领域的故事进入电影叙事。在思想倾向方面,也不再局限于歌颂和赞扬,而是多了批判、揭露和反思。题材的多样化和思想内容的多元化,为“个人”形象的彰显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在这些作品中,集体虽然作为一个强大的背景仍然存在,但个人已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 彰显“个人”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和文学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在1980年前后已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对电影而言,这一特征的体现又与小说以及戏剧的电影改编密切相关。典型者如《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茶馆》《陈毅市长》《骆驼祥子》《牧马人》《人到中年》《青春万岁》等。这些电影从不同侧面对“个人”进行了展现,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表现了对人的新认识,蕴含着对人性的追问和思考。 鲁彦周于1980年创作了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随后鲁彦周本人将该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同名电影由谢晋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出品。该电影于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3]同年获第一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种奖项。[4]《人民日报》报道《天云山传奇》获文化部大奖时,消息的引题为“努力反映现实生活、歌颂社会主义新人”。这部电影着重塑造了“罗群”和“冯晴岚”两个“另类”形象。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时,“冯晴岚”被增加了很多戏。在电影中,罗群与吴遥形成了鲜明对比。罗群平易近人,能在各种境遇中都坚持信仰和追求。他英俊而多才,为群众所爱,并因此而收获爱情。但他过于单纯,对复杂的党内斗争缺乏思想准备,故遭人忌妒、陷害,不但丢了官,而且失去了爱人。精于计算的吴遥借助于反右运动,成功将罗群打倒,并横刀夺爱。 从内容上看,《天云山传奇》描写的是反右运动中的人和事,同时也是描写两个男人的斗争故事,描写人性善与恶的较量。罗群凭借个人的才华,更凭借正义和善良,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宋薇虽然嫁给了吴遥并为其生子,可最后她的心仍回到了罗群身上。罗群身上洋溢着正气和正义。正如休谟所指出的,社会中的相互冲突和利益与自爱的对立,迫使人类建立起正义的法则,以便维持相互帮助和保护的优势。[5](P81)《天云山传奇》中,罗群的才华和正义感染了冯晴岚,她自己也进一步成为正义的化身。冯晴岚在原小说中的着墨并不多,被改编成电影之后,她跃升为主角之一。冯晴岚与宋薇形成了鲜明对照。罗群被发配后,被恋人宋薇抛弃。冯晴岚主动关心罗群,并给下放在乡下的罗群送去食物和精神上的安慰。特区撤消后,考察队被解散,冯晴岚主动放弃城里的工作,留在山区当小学老师并嫁给罗群为妻。这些行动和画面特别具有感染力,展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冯晴岚对正义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持,让人钦佩。在电影中,冯晴岚因病早逝,让人惋惜和同情。电影中所歌颂和赞美的个性,体现出了新时期真善美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