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年度电影市场热度降低、国产电影佳作稀缺的背景下,国庆节档期中,一部事先并不张扬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却异军突起,不仅票房逆袭而且热议不断,成为本年度不可多得的一部“现象级”影片。这一现象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作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仅成功地转化为一部大众接受的商业类型片,而且还成功地传播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流价值,为主流电影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真实事件”是比IP更富饶的创作宝库 《湄公河行动》之所以获得观众认可,与影片题材的真实性带来的“解密感”有关。影片根据2011年在湄公河上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当年在新闻、报告文学和后来的电视剧中都已经有过报道和叙述。从一定程度上说,具有某种新闻事件的震撼性和关注度。《湄公河行动》并没有采用纪实手法去还原这一真实事件,而是对这一题材大胆地进行了类型化改造,合理地突出了事件的传奇性、紧张性、戏剧性和动作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情节、场面大多是虚构的,但是核心事件本身、金三角、边境地区、缉毒行动却真实存在。因此,这部电影又超越了一般类型片“纯属虚构”的特点,披上了一层“真实”的外衣,在解密事件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可以说,这为该类型片提供了一种难得的真实性魅力。 其实,近年来,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出现了大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如真实人物改编的《社交网络》《林肯》,如真实事件改编的《逃离德黑兰》《辩护人》,包括前一年的国产片《解救吾先生》。这些影片都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有的更加忠实于原型,有的则是对原型的类型化再造,但是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和艺术成就。“真实改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比IP更丰富的矿藏,无论是其本身的人生如戏的素材,还是人们渴望了解真实的好奇心,都使真实改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模式。《湄公河行动》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何做到与真实事件之间“似与不似”,如何处理好相关利益者对改编效果的认知平衡,往往成为这类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真实改编”电影出现。 完成一部“高标准”的类型片并不容易 《湄公河行动》能够产生热烈的市场反应和良好的口碑评价,与电影的创作和制作水平当然密不可分。业内人们经常感叹,找到一部创作上没有明显漏洞和弱项、制作上没有明显硬伤和软肋的国产片很不容易。而《湄公河行动》恰恰是一部基本没有硬伤的高标准的类型电影。 故事一开始,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流域遇袭,船上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并在船上发现90万粒毒品。围绕这一血腥冤案的侦破,我公安干警奉命深入神秘险恶的金三角地区,跨境缉拿、捣毁毒窝。电影的情节环环相扣、故事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以高刚为队长的特别行动小组多位身怀绝技、性格身份各异的警察精英,包括训练有素的警犬,特别是卧底警察方新武的塑造更是有新的突破,他在人与鬼之间徘徊的双重性深化了人物的情感魅力。虽然这些创作特点体现的是警匪动作类型片的共同规律,但在国产电影中,能够将人物、情节、细节、动作和故事按照类型规律融合到位的影片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动作类型片,或者是人物与事件脱节,或者是动作场面与情节推进脱节,或者是故事缺乏强度而叙述也缺乏悬念,或者是人物概念化而情感又煽情化,甚至更多的是生硬地塞入各种“拳头、枕头、噱头”……这些国产动作类型片比较普遍的毛病,在《湄公河行动》中都被克服了。这部影片也许并非有什么艺术上的重大突破,但是体现了对类型片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坚决执行。恰恰是这种准确性和执行力,使这部影片成为一部国产类型片的精品。 在“二度创作”上,影片也一改许多商业影片粗制滥造、堆砌商业元素的毛病,无论是张涵予对高刚的扮演或是彭于晏对方新武的塑造,可以说都完成了从明星到角色的转变,造型感鲜明,角色把握到位,不仅塑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呈现出人物的情感丰富性;即便那些正反面配角的表演、高级警察官员的形象,甚至那条警犬的调教,都可圈可点。画面的冲击性,美术造型和氛围的逼真,剪辑节奏的紧凑,音响音乐的协调,情节线、情感线、动作线的交叉融合,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避免了当前电影中各种雷造型、雷场面、雷细节对观影者的负面影响。《湄公河行动》得到观众的认可,说明观众对国产电影创作和制作水平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仅仅靠颜值、IP、商业噱头、空洞的场面、夸张的动作已经不能征服观众,观众需要的是创作与制作水平相匹配的达标电影。 从“人人爱国家”到“国家爱人人”体现价值观转变 《湄公河行动》在热映时,另一个话题更是引起了众多讨论。当人们在批评许多商业类型片出现价值观偏移的时候,比如有的影片将高富帅、白富美作为成功标杆,有的过度宣扬名利至上、权力至上,有的过度渲染暴力和情色暗示,有的过度张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有的随意颠覆诚信、纯情、信念、尊严等价值观,而《湄公河行动》却正面塑造了一群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有情有义、忠于使命的禁毒警察形象,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表达了对国家荣誉、国家安全的忠诚。这种正面的主题,在过去常常被看做是一种主题意义上的“主旋律”。而在一些自称主旋律的影片不被广大观众认可的同时,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却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许多观众甚至热血沸腾,被激发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这种效果的产生,一方面与影片人物塑造的真实性、说服力有关,另一方面更与这种主旋律的价值观表达有关。影片中,高刚等人之所以跨境执法,是因为13名中国船员被害,也是因为金三角的毒品对他们的亲人和普通老百姓带来了伤害。因此,他们的英雄行为代表的不是抽象的国家,而是这个国家中的公民;他们不仅是保卫国家,而且是保卫这个国家的普通公民,于是他们的行为就有了被大家所认同、敬重的正义性。在这部影片中,国家成为人的共同体,是人与人所构成的国家,于是他们的英雄主义不仅与国家荣誉相关,而且与每个公民的安全、尊严相关。电影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也因此与每个观众的身份认同、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观众从这些英雄身上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 所以,《湄公河行动》说明,真正的主旋律不应该是“我说你听”的单向度的说教,也不是脱离大众精神需求的概念化的灌输;真正的主旋律应该与大众的价值观认同息息相关,是大家能够、愿意、渴望分享、共享的价值体系和情感态度。在这部影片中,爱国主义不仅仅是我们过去经常强调的人人爱国家,更是这个国家会爱人人。当一个国家爱人人的时候,它的每一个公民都会为这个国家而骄傲、自豪,从而深深地爱上并且维护这个爱人人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湄公河行动》对爱国主义主题做了新的符合现代国家理念和人本主义价值观的阐释。实际上,好莱坞的主流影片,无论是早些年的《拯救大兵瑞恩》,或是后来的《逃离德黑兰》,或是近期的《菲利普斯船长》《间谍之桥》,也都表达了同样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国家是因为个体而获得合法性的,国家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符号,它是一个保护人人从而得到人人维护的政治形态,这应该是爱国主义主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