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尽管附带有“自理口粮”等条件,但使农民合法进入城市务工和经商成为可能,显性的户籍限制开始松动,因此多数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户籍制度改革即始于此。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总体要求、差别性户口迁移政策、配套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新一轮户籍改革不只是落户政策的调整,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均提上议程。从1984年到2014年,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整整走过了30年的历程。如同我国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户籍改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地方实践”兼而有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户籍改革方面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有关户籍改革的研究从未停止,所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因是什么,即为什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此类研究主要探讨户籍制度的弊端以及改革的依据。户籍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主要表现为对公民自由迁徙权的限制以及过多承载着资源分配和社会控制功能,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这些弊端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人口流动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逐渐暴露出来。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通过市场调节和要素的合理流动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而二元户籍管理模式是以市场化的思路处理资本要素配置,以计划经济的思路处理人力资源配置,两种资源配置逻辑的内在冲突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错位和管理措施的混乱。[2]户籍制度除发挥其本位职能外,还被赋予了本不应该由它承担的许多政治、社会和经济功能,功能发生了异化,其功能异化主要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秩序重建以及城市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目标的实现。[3][4]户籍制度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是多维度和多层面的,它不仅强化了对人口迁徙自由等权利的限制,而且基于户籍的社会福利政策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社会福利和相关利益的排斥。[5][6]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哪些力量推动了户籍制度改革,改革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阻力。这涉及户籍改革取得突破的时机问题,Solinger(1999)强调两个时机,王美艳等(2008)注重四个条件。总体而言,近年来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使得户籍改革取得突破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人口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和福利体系的联动性改革,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共同构成了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本位功能回归的积极力量。[7]多数研究者认为,城市利益集团是传统制度的受益者,对户籍改革形成强大的阻力。一是二元社会背景下城乡居民福利差距得以巩固和扩大,这使得城市居民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既得利益群体,成为维护这种制度安排的力量;二是户籍改革要求城市公共福利体制进行相应改革,对城市部门而言存在较大压力,政府的部门利益成为改革的阻力。[8][9] 第三,应如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这涉及户籍改革的技术路径和策略选择。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表明,“渐变”思想占了主流,改革的路径以一种循序渐进的适应内外压力的形式出现,表现出对原制度的强烈依赖性。[10]鉴于户籍附着了较多利益,学术界形成一个共识,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以剥离附着在户口背后的各种利益。[11][12]在剥离户口利益与改革户籍制度的顺序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认为应该“先剥离,后改革”,只有先剥离掉户籍上的附加功能,才能实现户籍制度的实质性改革[13];另一种主张“先改革,再剥离”,如果户籍制度本身不改革,利益附加难以剥离(胡星斗,2007)。研究者认为,在城镇化大背景下,户籍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推行户口一元化和迁移自主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从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寻找动机和条件,也需要从中削弱改革的阻力。[14]从新一轮户籍改革实践看,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户籍制度已经实现“户口一元化”,而迁移自主化尚需时日。 作为户籍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层面的居住证制度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1985年出台的《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国家层面告别“暂住证”时代,正式进入“居住证”时代。 一直以来,围绕户籍改革的方向以及居住证与户口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保持或部分保持户口的利益附加,让居住证尽量附着更多公共服务,最终实现居住证、户口合二为一;另一种是剥离户口的利益附加,同时不在居住证上附着过多公共服务,最终让居住证、户口都与利益分配和公共服务脱钩。实际上,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分别代表了户籍制度改革在不同阶段的模式和目标。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从“完全的控制体制”回归“完全的登记体制”,中间要经历较长时期的“过渡型控制体制”。前一种观点是现阶段(“过渡型控制体制”)户籍改革的现实路径,而后一种观点则是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内,居住证制度将与户籍制度并行,分立式改革成为现实选择。 那么,为什么现阶段户籍制度呈现分立式改革的状态?分立式改革具有哪些特点?“户籍附加利益的剥离”与“以居住证为载体的积分权益制”按照何种路径推演?分立式改革的终点在何处?这里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回应。 二、分立式改革的特点与理论模式的一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