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8.008 一、引言 中欧班列是中国中西部各省市响应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推进中东亚及欧洲地区互联互通建设而开通运行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自2011年10月重庆市发出“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开始,先后有武汉、成都、郑州、合肥等十几个省市开通了至欧洲地区的货运班列。 相对于公路、航空等其他货运方式,铁路运输具有稳定性好、运量大、安全性高等特点。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中欧班列却面临着运营成本高、货源不足等问题,开往欧洲的十几条货运班列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1]。以“蓉欧快铁”为例,在从成都发往欧洲的整个运行区间内,一个集装箱运输总成本大概为一万美元,但目前成都方面收取的运费却只有7500美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即便是满载41个集装箱,一趟也要亏损10多万美元[2]。这种情况在其他各地大同小异,为了和海运竞争货源,必须要压低报价。通过财政补贴、降低价格等途径争夺货源,早已成为各中欧班列运行中的常规性活动。 截至目前,有关中欧班列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方面,如李耀华认为目前中欧班列发展主要存在货源竞争激烈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给出了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地方利益、扩大市场影响以及改善运营环境4条对策建议[2];杨明强则认为地缘政治影响、运行欠通畅、去程货源不足等是中欧班列面临的主要问题,应注重整合班列利用率、创新运营模式[3];车探来从中欧陆路运输的软硬件角度出发,给出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机制、细分市场以及发展多式联运的对策建议[4];古龙高则从中欧班列具体运行情况入手,提出回程货太少、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通道容量不足是中欧班列亟待提高的方面,并给出了建立运输协调机制、建立统一业务受理平台以及加快通道节点城市建设等发展建议[5]。对中欧班列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并不多,主要有:曹霞等结合渝新欧物流有限公司实际,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找出了影响班列发展的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层次关系,并提出物流服务能力、物流系统总成本、市场竞争状况和政治环境是影响班列货运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6];叶燕程等针对中欧班列货源不足、成本高、政府补贴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中欧铁路货运集拼方案,并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值分析揭示了方案的有效性[1]。但以上研究当中有关中欧班列发展内在机理和规律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找到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因素,利用计算机模拟中欧班列发展趋势,并通过参数调整、因素灵敏度分析等处理方式得到中欧班列发展的科学有效对策。 二、中欧班列发展系统因果关系图 中欧班列发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组成。在系统动力学方法中因素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因果关系,正是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所以因果关系分析是系统构造的基础,是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关键。从系统结构功能的角度,将中欧班列发展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以下4个子系统进行详述。 (一)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子系统 作为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中欧班列的运行和发展要受到沿线国家政治、贸易需求、通关手续办理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其中,正反馈回路有: 1.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货运手续复杂程度→通关效率→货运时间→货运服务水平→中欧班列吸引力→班列入境货运量→沿线国家收入→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 2.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运价协调→通行费用→货运成本→货运价格→中欧班列吸引力→班列入境货运量→沿线国家收入→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 3.沿线国家收入→沿线国家贸易需求→班列入境货运量→沿线国家收入。 负反馈回路有: 1.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货运手续复杂程度→通关效率→货运时间→货运服务水平→中欧班列吸引力→中欧班列辐射能力→沿线国家利益协调难度→沿线国家贸易保护→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 2.沿线国家贸易保护→通行费用→货运成本→货运价格→中欧班列吸引力→中欧班列辐射能力→沿线国家利益协调难度→沿线国家贸易保护。
图1 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二)出境货运量子系统 出境货运量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结构以及中欧班列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 其中包括两条正反馈回路: 1.区域经济发展→货运贸易需求→境内货源→出境货运量→班列货运收入→区域经济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立体体系建设→货运服务水平→中欧班列吸引力→出境货运量→班列货运收入→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