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6)03-0105-07 一、后人类—后现代身体在电影中的展现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身体,指的是后人类—后现代身体在电影中的展现。 后人类—后现代身体不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而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主要是科技意义上的身体。 机器、药物、矫正整形术、仿生学、控制论、跨物种器官移植、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数字技术,使得控制和操纵人体及其机能成为可能,这种操控方式突破了身体作为生命有机体的界线,赋予了人类身体以新的含义甚至概念——人类的身体成了肉体与非肉体、遗传与制造的混合物。“后人类(posthuman)这个术语最初由杰弗里·戴奇(Jeffrey Deitch)采用,其主要含义是,人类正迈进一个全新的进化阶段,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将赋予我们以人工方式改造和扩展人类身体的力量,这些人工方法让我们的步伐远远超出了生物进化的速度。”[1]118 计算机模拟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70年代成为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的认识过程。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它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认知心理学反对在西方心理学中统治多年的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它强调知识在决定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和人的主动性。 图像识别则是指图形刺激人的感觉器官,通过经验而辨认的过程。在图像识别中,既要有进入感官的信息,也要有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只有两者的比较结果,才能最终实现对图像的识别。 计算机与图像识别等一系列技术的演进,加速了后人类—后现代身体的实现。“基因组序列遗传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为基因决定论的完整主义幻想,人类克隆技术的进展(社会克隆已经通过商品贸易实现),信息技术与人类生物学的结合(针对提高记忆力与性能的大脑芯片植入等),美容,整形及变性技术的可能以及试管繁殖,对胚胎及胎儿等进行干预的技术可能,上述一切都孕育了赛博人的后现代想象。”[2]318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也是人类科技的悖论。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高速进步,人类的生存将亲善甚至依赖技术的进步。这是因为,作为物种,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身体与地球上其他物种区别开来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能改造自己的身体,“经过一百万年以上的漫长进化之后,我们共有的血肉、骨骼和肌肉等人类生理特征(包括我们那独一无二的具有对生手指的手掌),感知系统的结构,以及大脑中神经突触的复杂连接网,都影响着人类身体的物质存在以及我们对自身人性的感受。身体的运作就像一个三棱镜,我们透过它来感知和认识世界。”[1]89所以,人类的身体将越来越技术化,人体和其他生物体融合的创造几率越来越提高,人类建构的身体的技术属性将越来越超越生理属性。“可以预见将会兴起一个规模巨大的生物工程产业,以人类基因的原材料为基础,逐步完善一套银行系统,贮存精子、胚胎和各类备用器官,最终实现身体的工业化。”[3]96 另一方面,人类的身体是个有限的肉身,面对人的各种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生老病死和缺乏稳定,是活体肉身的本质。当代的许多技术科学,都越来越将人类的身体看作是一种脆弱而需修改、补救甚至彻底改造的肉体。“多余的身体是人的紊乱之源,当务之急是堵截生老病死的通道,让其与痛苦、疾病绝缘。唯独高科技身体才能够享此殊荣。”[2]320 因此,伴随人类科技进步,必定要面对人类自身的“肉”的存在的思考:身体的适应性与存活性——如何使肉身更长久和舒适的生存。“赛博人之梦将关于超人的古老的大男子主义想象与数码或信息视为唯一有效实在的后现代想象。”[2]320就这种意义上说,“赛博人”也就是后人类—后现代身体。“我们将会进入一个后生物世界、后有机世界、后进化论世界,最后,在这则顺口溜的最后,加上‘后人类’世界。既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我,一种唯我的物种。身体不再是人的处所,也不再代表其过往与进化过程的模糊回忆,身体被挂在线上,永远年轻时髦。”[2]326这是人类科技的悖论思维。虽然人类最终不可能排斥和拒绝自己制造的机器,并且还要与机器混合,但人类的身体最终将退出单一的生理结构和单一的肉性属性,而成为“机器”的人。 换句话说,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伴随着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人类发现自身的存在越来越趋向肉身机器—— 一种依赖机器,与机器“混配”的身体。这就是说,随着进化生物学的到来和进步,人类和非人之间的区分将逐渐消失。“天堂必定是一个没有身体的世界。为了与死亡抗争,必须对人的身体进行加工,因为这里是人的不稳定与死亡之源。”[2]323 如果说这还是一种“理论”的设想,或者说是科学的“幻想”时,尤其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这还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愿望,但电影运用其得天独厚的影像技术和“眼见为实”的审美吸引力,将我们现在的这种愿望“变成”了银幕上的现实:电影正以其强大的影像力量,训练、铸造和改变着我们的后人类—后现代身体的审美习惯,展现着人类在这方面从来也没有过的感觉经验。 这正是后人类—后现代身体在影像中的展现。 二、从《大都市》到《机械公敌》——人类肉身的异化 机器人一词的原文是robot,来自捷克科幻作家卡雷尔·恰佩克于1920年写的剧本中,原义是捷克语中的“奴隶”,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机器人的想象。 机器人通常被设想成外形上类似人的机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