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有七十年之久,此类题材的电影书写早已不再停留于“大炮轰鸣”的热闹场面,这段不可消弭的历史不断以新的视角出现在银幕上。各大国际电影节也不断将重要奖项颁发给此类影片,广为中国观众熟知的就有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1993)、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2002)、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生死朗读》(2008)等等。我们可以从正面的角度看到,这些电影探讨了处于黑暗中的道德良知,身为纳粹分子却向往着人类的文明,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挽救了犹太人的生命,让人们看到了救赎的希望。从世界和平的意义上说,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待,自然远胜于相互之间的隔阂与敌视。面对这些不断被注入新意的影片,电影研究与批评不仅要关注其艺术和人性的发现,而且有时又不得不介入历史的阐释框架之内。由俄罗斯、德国和乌克兰合拍的《五月的四天》,便是一部因“二战”历史问题而引发争议的影片。该片从创意到合资拍摄直至进入各国电影市场的过程,一开始似乎十分顺利,其讲述的战争与人性的话题也颇有新意,但在俄罗斯上映过程中,却引来激烈的反对声音。透过批评者的观点,我们发现,文化记忆理论与有关战争正义性的言说、个人视角与集体乃至国家视角的价值对立,也许都会对有关电影的评价乃至历史的理解发生影响。电影触摸“二战”历史的同时,民族国家的立场和文化记忆从未消失过,但在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之下,既有的历史书写和正义性划分不时受到新的挑战。电影参与历史书写,这一命题在大众影像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看待历史真相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历史评判,这些电影文本之外的问题,却终究要成为电影研究的不可或缺的视角。 一、论争:电影是否为某种历史观提供支持 2011年8月9日,由俄罗斯、德国和乌克兰三国投资拍摄的电影在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首映,并最终斩获最佳男主角奖。从三方投资情况看,德国出资最多,为六百万欧元,乌克兰投入仅为五十万欧元,而俄罗斯投资为一百二十万欧元。俄方投资虽然不多,但却是由国家文化部所为,因此其意义不可小觑。何况故事的创意来自俄罗斯制片人兼主演阿列克赛·古谢科夫。古谢科夫曾获得俄罗斯人民演员称号,其所代表的国家形象意义应该非常明确。该片首映之后,还在俄罗斯几个电影节上获得了不同奖项,整部电影制作堪称当今欧洲一流水准。电影采用的是一位德国少年的叙述视角,隐喻德国人对“二战”后期占领德国的苏军的认知过程,国家和民族的和解意图在这部电影中似乎得到了充分揭示。为此,古谢科夫和德方导演阿海姆·冯·勃里斯都相当自负。然而,当俄罗斯独立电视台准备在胜利日前夕,即在2012年5月7日晚间播放这部影片时,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在俄罗斯老战士协会的强烈要求下,独立电视台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播出计划。老战士协会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该片违背了历史事实。 客观地讲,《五月的四天》在德国上映已达半年之久,收获了高额票房,加之获得多个电影节奖项,可称得上是艺术与票房的双丰收。那么,为何会在俄罗斯国内突然引起巨大的反对声音?其中意味倒是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在文化阐释普及的年代,电影艺术几乎难以在封闭的文本系统内独善其身,其所触及的历史和人物无可避免地要受到集体、民族乃至国家文化立场的审视和解读。和解还是对峙,犹如一首变奏曲不停顿地演奏。如果放弃思考,也即意味着自身的话语权力将会在无形中被他者立场悄然吞没。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对这部影片的剧情做一下基本介绍。《五月的四天》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1945年5月5日至8日,地点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波美拉尼亚地区。苏军大尉果雷尼奇带领一支八人侦察小分队来到这里,并驻扎在一所收容德国女孩子的福利院内。彼得是这里唯一的德国男孩,虽然只有十二岁,却深受法西斯主义思想影响,试图向苏军侦察兵开枪。大尉果雷尼奇沉着地拿下彼得手里的冲锋枪,但并未把这个孩子当敌人对待。离福利院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支德国部队,他们想从这里登船撤离至丹麦并向英国人投降。夜里,大尉派人破坏了德国运输船上的发动机。5月8日,侦察分队的上级指挥官少校格鲁金来到福利院。这天正好是纳粹投降的日子,少校喝得醉意醺醺。当看到福利院一个德国女孩时,少校产生了施暴的邪念。大尉果雷尼奇不顾少校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毅然上前阻止并缴下少校的手枪。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耻行为,少校格鲁金宣布福利院里住着化装的“弗拉索夫”分子①,随后率领部队进攻福利院,准备消灭果雷尼奇大尉的侦察分队。为了保卫福利院的孩子们,驻扎附近的德军部队前来增援苏军侦察分队,他们共同与少校带领的苏军部队进行战斗。影片最后,这些德国军人带着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乘船前往丹麦。 影片讲述的故事本身实在令人称奇,类似的“二战”题材电影在苏联及解体后的俄国电影史上从未出现过。影片所着力塑造的主人公苏军大尉果雷尼奇,堪称富于高尚人道情怀的苏军军官形象。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死于德军包围之下的列宁格勒,但他却并未因此满怀复仇之心地对待德国平民。在夺下彼得手中的枪后,他并未追究这位受纳粹思想毒害的少年的罪责,而只是把他当成不懂事的孩子来对待。在福利院里,他对手下士兵严明纪律,决不允许对德国女孩非礼施暴。他还和士兵们拿出美味食品,与福利院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庆祝和平时刻的降临。为了维护心中神圣的人道精神,果雷尼奇甚至不惜冒犯顶头上司,并最终惹来杀身之祸。阿列克赛·古谢科夫不愧是俄罗斯人民演员,他把果雷尼奇塑造成一身正气的苏军英雄,战斗经验丰富并且富有道德良知。影片结尾,虽然这位英雄悲壮地牺牲在自己人的枪口下,但他的死却赢得了彼得和所有德国人的深深敬意。从电影本身来看,它的主题和表现意图几乎完美得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