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6.02.007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增速放缓的经济形势下挖掘农业发展的潜力,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必须破解的难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革新。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模式解决了传统农业小规模经营的难题,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而在发达国家中家庭农场早已成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日益增加,不少学者对家庭农场的内涵做出了界定(胡书东,1996;房慧玲,1999;傅爱民,2007)。伍开群(2013)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它是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社会化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高强(2013)对家庭农场作出了详细的制度解析;杨成林(2013)研究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形成动力、发展阻力和运行机理;王建华(2013)的研究着重于我国家庭农场发育的动力、困境及其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王春来(2014)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关键问题,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苏昕(2014)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作了研究探讨;林雪梅(2014)研究了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困境与制度消解;朱启臻(2014)对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条件与规模作了分析;何劲(2014)从制度安排和环境相容角度研究了我国家庭农场的绩效评价;薛亮(2015)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和对策进行了探讨;郭熙保(2015)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作了分析。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家庭农场的发展,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分析了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何大明(1999)分析了以色列家庭农场发展的原因,指出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应借鉴其在政策扶持、合作经营和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经验;朱博文(2005a)分析了美、法、日三国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给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和启示;时悦(2015)从家庭农场制度、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和经营专业化等角度研究了美国家庭农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和启示;徐会苹(2013)从土地制度、政策和教育体制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朱学新(2013)从政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等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吴夏梦(2014)对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家庭农场经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借鉴;黄宗智(2014)在借鉴美国经验时指出,我国有着“地多人少”的国情,不能硬搬美国的“大而粗”模式,而是应走“小而精”模式;杜志雄(2014)基于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状态和政策支持,梳理了美国、荷兰、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经验;肖卫东(2015)详细分析了荷兰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指出经营特征与制度实践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条件。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不断深入,视角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局限于我国,结合国外家庭农场发展来分析研究的仍不多;另一方面,在分析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时,方法显得比较单一,要么是重点分析某一个国家家庭农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和启示,要么是将几个国家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借鉴,借鉴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借鉴的系统性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从农业资源禀赋角度将农业发达国家分为资源丰裕型国家、资源一般型国家和资源匮乏型国家,分别选取有较强代表性的国家,分析和梳理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并比较三类国家在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探讨其经验在我国的适用性以及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新思路。 二、资源丰裕型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 资源禀赋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石。对于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首要保障,而高度发达的整体经济水平,无疑为家庭农场的发展锦上添花。 1.美国 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且极具竞争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2%,却满足了3亿美国人的食物需求,并是全球谷物出口大国,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搭上了现代家庭农场的早班车。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美国约有220万个农场,占地面积高达9.2亿英亩,农场的平均面积为418英亩,其中家庭农场占到了87%左右。 (1)转变生产方式 一是经营规模化。美国家庭农场逐渐由数量优势向经营规模优势过渡,这种逆向发展模式更合乎规模经营的要求。家庭农场告别以往杂乱无序的耕作方式,改为根据不同农产品特性采用相应的生产种植模式,这样既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节约了经营成本,从而实现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 二是生产区域专业化。美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明显,矛盾凸显。为趋利避害,美国规划出十个“农业生产区域”,各区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生产一到两种农产品(朱博文,2005b),这种方式既规避了家庭农场因产品结构单一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 三是生产合作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促进生产分工,进而推进服务专业化,农业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农场主通过合同方式,赋予农业服务机构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权利,转嫁风险,提前锁定利润,主动规避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