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电影正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前行。无论是来自市场的赞誉还是来自社会的批评,我们首先应当确认的是,中国电影的产业化道路是历史与时代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必然的历史趋势面前,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主旋律电影的思想表达主要解决电影社会导向的正确性,而并不能根本解决大众休闲娱乐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消费需求,进而使许多主旋律电影自然退出了商业市场,有些即便进入了商业发行渠道也难以占据预期的市场空间;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取向,必然形成类型化的叙事模式、标准化的资源配置与明星制的营销策略,使其无法避免大众在消费文化中产生的周期性、结构性审美疲劳;艺术电影独特的审美取向,更多完成的只是影片艺术个性的探索和小众化的市场定位,这种产品很难为观众提供普遍的观看快感,特别是在艺术家的个性风格与市场需求相互错位的情况下,艺术电影更会使观众望而却步。为此,原本就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着一次时代转型,这种转型的核心要义就是在主流电影中实现不同电影类型的重新组合,以及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融合。尤其是在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进行强势覆盖的时候,我们在为电影设定正确的社会导向的同时,对市场多向需求的设定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是提高中国电影某种单一类型的生产数量与质量问题,而是要在整个电影产业结构中建立一种在商业类型上具有兼容性,在文化取向上具有通约性,在审美趣味上具有当代性的主流电影,进而唤起本土电影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观赏热情和对中国电影国家品牌的集体认同,并以此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挑战。 电影单项的价值设定不能适应多元的市场需求 目前,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一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尤其是在中国电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电影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历史语境下,不要说一部具有一定专业制作水准和销售技巧的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悬念可谈,就是一部创意平平的常规电影,有时靠明星的脸蛋儿和互联网上的推销术,票房的飙升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一部电影在艺术上的成功也并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电影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屡有所斩获,证明中国电影的艺术思维与制作品质已经达到令人称道的程度。一部电影在思想上保持其正确的导向更不是什么不可企及的梦想,特别是对于一部投资巨大的商业电影,投资主体为了避免在政治上一票否决的厄运,对思想导向的把握甚至比拍主旋律电影更为精心。所以,面对中国电影的现实态势,我们应当思考的并不是一部影片的单项成绩怎么样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电影如何解决在商业、艺术与思想三个方面同时获得成功?这才是中国电影繁荣发展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站在这种视野上看,徐克的3D版《智取威虎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例。影片以兼容主义的美学取向,将动作、冒险、战争三种类型的电影予以重组,在横向的维度上满足了喜欢类型电影的观众的心理期待;在纵向维度上有效地整合了老中青三代电影观众对《智取威虎山》的集体记忆,将黑白电影中革命传奇版的《杨子荣》与现代京剧的舞台版的《智取威虎山》在3D时代中进行类型重组。杨子荣的形象不仅保持着传统叙事中有勇有谋的传奇气质,而且还带着现代社会那种桀骜不驯的强者个性,特别是借助于数字仿真技术完成的“打虎上山”“独战群匪”“飞机格斗”等奇观场面,更是将杨子荣的传奇英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全新的视听环境中。加上一线明星张涵予冷俊、刚毅的硬汉造型,影片将身在风雪夹皮沟的杨子荣推向了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最前沿。影片结尾徐克以穿越剧的幻想形式将小分队的成员一一引入当代生活,让一代游子沉浸在父辈讲述的革命历史故事的幻化想象之中……应当说,3D版《智取威虎山》在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是单纯的电影运作与营销策略的结果,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多重电影创作力量的有机整合。这表明,我们的主流电影不能再满足于对电影单一功能的诉求,必须要对影片的艺术容量进行扩充,对影片的类型元素进行重组,对影片的价值取向进行整合,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应当代观众的心理需求,这不仅是占领本土电影市场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与《智取威虎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影片《战狼》。这部电影集战争、军旅、动作三种电影类型于一体,使观众能够在同一部电影里体验到三种不尽相同的观看快感。作者直接将我军与外国雇佣军在本土内的武装冲突呈现在银幕上,显然是对过去一系列军演题材影片的历史性突破。影片的矛盾冲突也由演习的虚拟战争转入荷枪实弹的生死对抗,它使所有的那种以假想敌为题材的军旅影视剧成了一种真正的“过去时”的作品。中国主流电影在时间维度上亦告别了过去的那种“闪回”版本,而升级为未来时的“闪前”版本。与此同时,影片采用的是一种用动作推进叙事,以动作展现性格,靠动作吸引观众的全方位的动作电影制作模式。在电影的本体范畴内找到了一种与多元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兼容型影片。 《战狼》的核心情节是解放军与海外武装走私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这种冲突从影片开始就进入到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之中,影片的人物性格也围绕着这个核心情节逐渐展开。表面上看,像许多常规电影的设计路线一样,犯罪集团的目的是钱,但是,实际上他们走私的货物并不是为了换钱的毒品,而是一种“种族生化武器”——它的杀戮对象专门指向华人群体,确切地讲,犯罪集团的目的是要灭绝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在商业化的叙事语境中被刻意放大了的民族生存危机,尽管并不是一个现实的命题,可是,这种生存危机的“植入”,除了强化影片中原有的现实危险之外,还在心理预期上使影片的对抗指数骤然提升,将影片的剧情冲突升级到种族生存危机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