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5-0100-06 影视原创力,是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影视文化较量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与对象。如果说原创力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自立于世界的独特能力,如果说原创力是人类文化得以发展、繁荣、创新的重要动力,那么原创力对于影视文化来说,就是决定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影视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起点。原创力强,影视文化软实力就可能强;原创力弱,影视文化软实力就不可能强。因此,原创力问题,是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命题。 一、何谓影视原创力? 原创力即原始性创新的能力。影视原创力则是指影视创造主体在影视内容、形式等方面原始性创新的能力。影视“原创”主要体现为内容、形式、风格、流派、思潮等的首创、独创。“力”指的是能力。 具体来说,影视原创力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首创性。从时间维度来看,首创性指的是首次,第一次,此前没有过的影视创造。如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自然记录到蒙太奇等首次出现。再如电视剧、电视综艺晚会等的首次出现等都是影视首创的典型。 第二,独特性。从比较的维度来看,独特性指的是影视创造的特色、特殊性、与众不同、可识别性等。20个世纪70年代社会上流行一个说法,“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印度电影唱唱跳跳,朝鲜电影哭哭笑笑,欧美电影搂搂抱抱”,尽管是戏说,但却显现出这些不同国家电影的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与个性。这些特点、个性往往一眼就可以看出,极具可识别性。 第三,突破性。从创新程度来看,突破性指的是影视创造对于以往的超越、颠覆乃至革命性的变化。如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对于电影蒙太奇语言的重大创新、探索;如美国《星球大战》等对科幻片的突破;如李小龙对中国武侠片的全新阐释与表现,“第五代”导演对于中国电影语言的前沿探索等,都是对以往的重要突破。 第四,引导性。从影响效果来看,引导性指的是对于影视创造思潮、潮流的示范、引领,或者引发后续影视创造的仿效、跟随、模仿等。如欧美纪实主义美学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深刻影响,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刮起的时尚性风潮等。中国电视剧的类型探索,如家庭伦理剧、谍战剧等也在不同时期引发创作热潮。 影视原创力主要就是指的影视生产创作领域,影视所拥有的首创性、独特性、突破性和引导性的能力。 二、中国影视原创力的历史积淀 中国影视依托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样的现实、济济的人才等资源优势,创造了载入史册的影视作品,体现出强盛的影视原创力。按照影视原创力的“四性”——首创性、独特性、突破性、引导性,我们可以从题材、类型、叙事、技艺几个方面,对中国影视原创力的历史积淀做一扫描。 (一)题材 作为现代叙事艺术,影视的题材离不开人们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观察。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十个民族的东方大国,遭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重侵略、压迫,多灾多难、战争频发的现代中国,天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资源。不要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元明大清,仅就现代中国来说,辛亥革命、军阀混战、第一次国内战争、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等,就有多少伟人、英雄、仁人志士的鲜活故事传奇值得大书特书。而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在其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又有多少值得我们去采集关注。拥有这些丰厚的题材资源,是我们影视创作极其珍贵的宝藏。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将目光投入到被压迫、被奴役的工农大众身上,拍摄出《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直到《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影片生动描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苦难生活情形以及他们不屈不挠地挣扎、抗争的意志与勇气。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电影,则既有延续着上述左翼电影传统的《祝福》《早春二月》《林则徐》《暴风骤雨》《林家铺子》等题材影片;也有体现着胜利者昂扬斗志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愫的《南征北战》《野火春风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渡江侦察记》《红日》《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等革命斗争题材影片;还有展现新中国解放了的人民团结向上、激情澎湃新生活的题材影片,如《龙须沟》《今天我休息》《女理发师》《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阿诗玛》等。20世纪80年代,以揭露、批判、反思“文革”乃至此前“反右”等历次政治运动中人们遭遇的迫害、留下的伤痕以及精神的痛苦等为题,推出了《泪痕》《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小街》《人到中年》《牧马人》《芙蓉镇》等影片。 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尽管历史不长,但也挖掘了不少鲜明、独特的题材。以电视剧为例,从50-60年代的《一口菜饼子》《刘文学》到70-80年代的《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新星》《四世同堂》《雪野》《红楼梦》《末代皇帝》《秋白之死》《西游记》等,或是对苦难岁月的追忆,或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或是对文学名著的视听演绎,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